我省17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国家级命名
本报讯 记者王笑梅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省共有17人入选,共涉及八大门类。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5名。
此次我省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民间文学类崔勇(满族民间故事);传统音乐类包玉明(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于水龙(辽宁鼓乐);传统舞蹈类巴恒金、袁贵林(秧歌·抚顺地秧歌),王吉先(高跷·盖州高跷)、王成德(鼓舞·辽西太平鼓);传统戏剧类许子林(皮影戏·凌源皮影戏),马凤兰、赵忠义(皮影戏·锦州皮影戏);曲艺类王素珍(二人转);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关贵林(摔跤·沈阳北市摔跤);传统美术类刘吉英(剪纸·岫岩满族剪纸),石岩(锡雕·锦州锡雕),陈焕升、龚振涛(琥珀雕刻);民俗类许亨行(朝鲜族花甲礼)。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切实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我省2022年出台了《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2023年认定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9名,涵盖十大非遗代表性项目门类。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组织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班,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教学体系、工作规范和管理方式。到2024年,我省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79名。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金句|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总书记这样深入阐述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1000余条胡同共护一份乡愁
-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食品原料从哪里进来的?”
- 小齿轮带动中国向“新”而行
- 【讲习所·美美与共】“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特刊(2025年全国两会)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 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 两会特稿|共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 看图学习丨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 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