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难题,提前一个月植下防护林 “彰武的春天,每一天都十分宝贵”
本报记者 田甜 本报见习记者 张铭哲
钻头破开冻土,一株株银中杨被栽入树坑,50余名植树人员配合默契,培土、踩实、覆膜……3月11日,当东北大地仍被春寒笼罩时,阜新市彰武县平安镇平安村衙门屯1600米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造林现场已是热潮涌动,在人力与机械的协同作业下,一排排农田防护林网雏形初显,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再添一片新绿。
虽说3月12日是植树节,但在我省西北部,植树造林季一般在4月份,那时温度适宜,树苗栽植也更简单。为啥要提前近一个月时间早早植树?平安镇党委书记陈海鹏解答了记者的疑问:“在树木尚未萌动时栽植,待气温回升,就能迅速进入生长状态,比晚栽的树木多了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长时间,不但成活率大大提高,树木的长势也会更好。”另一个原因是彰武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树苗早一天扎下根,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彰武的春天,每一天都十分宝贵。”陈海鹏感慨。
将造林季提前一个月,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费了不少心思,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破除冻土层。陈海鹏带着造林团队多方比对,从省外引进了专用破冻土层设备。“打破冻土层种下树苗后,接下来土壤解冻,下层土壤中的水分会随着温度升高向上移动到表层,形成返浆水,这就是树苗成活的天然养分。”陈海鹏边拍掉工装上的沙尘边说。他身后的植树现场,新引进的破冻层设备正隆隆作响。
彰武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地面水分蒸发量大,如何保证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是另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栽植之前,工作人员提前把树苗浸泡了24小时,让它们“吃饱喝足”。栽植时再浇上一遍水,并覆上地膜留住水分。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刚种下的银中杨,每棵树苗的枝干都被截断,断口处涂着醒目的红色液体。平安镇林果站站长黄超说:“断干能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降低树木倒伏风险,红铅油则是‘创可贴’——既防蒸发又抗感染,等根系扎稳了,新芽自然会从下面长出来。”
一阵风吹过,新栽的树苗正迎风挺立,远处,一茬又一茬治沙人种下的樟子松已枝繁叶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战场上,属于彰武的绿色故事还在不断书写。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 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 两会特稿|共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 看图学习丨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 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
- 主播说联播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习言道|全国两会,习近平再提两链
- 中国信心·强大韧性
-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 “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
- 时政新闻眼丨参加政协联组会,习近平为何聚焦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热解读·见微|细算“玉米账”与点赞DeepSeek背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