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掉胎毛的“小汤圆”有了帅气劲儿

“小汤圆”开始褪掉白色的胎毛,上半身露出灰黑色、斑点状的“豹纹”皮肤。 本报见习记者 曲琦 摄
本报见习记者 曲琦
3月10日,记者在省农科院所属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科院”)见到了斑海豹幼崽“小汤圆”,它主动蹭过来,摇头晃脑地表达热情。记者伸出手,它还昂起头,用鼻子与记者来了一个“击掌”。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月前,“小汤圆”还挣扎在生死边缘,它蜷缩在葫芦岛市绥中县的海边,冻得瑟瑟发抖。因为与海豹妈妈失散,被断了“口粮”,也不知道在海上漂泊了几天,饿极了的它还误吞了塑料、草棍、草绳等异物,生命危在旦夕。
2月12日上午,海科院接到来自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的求助报告,工作人员马上出发,一刻不停,当晚10时,这只斑海豹幼崽被带到位于大连的救助基地。那天是正月十五,于是它有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小汤圆”。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进行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每年11月至12月洄游至渤海,次年1月至3月在冰上产崽和育幼。受海冰破碎、海风海浪、母亲外出觅食等因素影响,一些幼崽会随浮冰被海浪吹向远处,或落入水中,就此与“家人”失联。
海科院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研究室主任田甲申介绍,斑海豹幼崽的哺乳期在25天左右,失去母亲庇护或没有获得足够乳汁哺育的幼崽,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存活概率比较小。每年一二月份,他和同事们既紧张又充满挑战——不仅要冒着严寒,乘坐破冰船出海查看斑海豹的繁育情况,而且要联合渔民重点关注是否有搁浅的幼崽需要救助。这些年来,海科院已经成功救助了百余只和“小汤圆”一样的海豹幼崽。
“小汤圆”刚来的样子让人心疼——只有8.5公斤,远低于同日龄斑海豹的体重。“身体虚弱、消瘦,看到我们还有些害怕,不停地叫着。” 田甲申说,海豹幼崽暂不具备自主摄食和消化能力,需要下胃管输送鱼浆给它喝,长时间没进食的“小汤圆”刚在救助基地吃完第一顿饭,就开始呕吐胃里的异物,这给救助增加了不确定性。工作人员日夜守护,全程紧盯,防止呛噎引发其窒息。
记者采访时,“小汤圆”显然已经习惯了新环境。进食功能不断进步的“小汤圆”从喝鱼浆顺利过渡到吃鱼块。再过几天,池子里的活鱼会渐渐替代餐盘里的冰鲜鱼,重点培养“小汤圆”的捕食活鱼能力。
每顿饭都吃得饱,“小汤圆”的体重长到了22公斤。它开始褪掉白色的胎毛,上半身露出灰黑色、斑点状的“豹纹”皮肤,渐渐有了斑海豹的帅气劲儿。
使物种重返原生地,通过再驯化及适应性训练,恢复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这个过程叫“野化”。“我们救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它们回家!”助理研究员王震介绍,回家前,小海豹要经过游泳、听力、视觉、反应、捕食、血检等评估考核,以应对未知的生存考验。
不出意外的话,我省今年救助的第一只斑海豹幼崽“小汤圆”,将于4月16日“全国斑海豹保护宣传日”返回大海。出发前,工作人员会在它的脖子后方贴个跟踪信标。“我们已对50余只救助的斑海豹幼崽开展了信标跟踪,最远的不到两个月就游到了俄罗斯的近鞑靼海峡海域,距离大连5000多公里,这也让科研人员对我国海域的斑海豹种群在洄游和分布上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人员说。
掐指一算,工作人员和“小汤圆”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就剩一个月了。“它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分别的时候一定会不舍,但更期盼它健康长大,回到属于它的世界。”王震说。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 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 两会特稿|共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 看图学习丨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 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
- 主播说联播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习言道|全国两会,习近平再提两链
- 中国信心·强大韧性
-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 “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
- 时政新闻眼丨参加政协联组会,习近平为何聚焦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热解读·见微|细算“玉米账”与点赞DeepSeek背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