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高原上培育出丹东草莓升级版
本报见习记者 李 曼
棚外寒风阵阵,棚内温暖如春。近日,记者跟随凤城市草莓科技特派团专家、丹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白鹏来到宝山镇岔路村的小浆果种植基地,去看一看“升级版”的丹东草莓。
进入大棚,果香扑鼻。种植户刘源浩正埋头采摘鲜果,看见特派团来了,捧着刚摘下来的草莓就迎了出来,“白老师来了,看看咱家这两天的高原草莓,果结得可好了。”
作为第一拨“吃螃蟹”的种植户,刘源浩已尝到高原草莓的甜头。他的3个草莓大棚都种植了高原草莓,眼下,正值草莓上市期,一亩地每周能采摘1500斤鲜果,产量较其他种植户提高约两成,收益增加20%到30%。“现在,我两天就得摘一回果,正是大棚赚钱的时候,忙着也乐和!”刘源浩笑着说。
高原草莓是白鹏团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对丹东地区主栽品种“九九”草莓进行优化培育出的新品种。
为解决丹东草莓品种老化问题,丹东农业科学院从2016年开始尝试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草莓种苗繁育。从2020年起,白鹏团队将培育出的草莓幼苗带到云南进行育苗。“幼苗经过脱毒后,送到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云南迪庆进行育苗,那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草莓生长。等到长成碗装苗,我们再运回丹东,分给农户进行田间繁殖。”白鹏向记者介绍高原草莓的来历。
相较于原种草莓,高原草莓体质更好,并且花芽分化率从70%提升到90%。通俗来讲,高原草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让草莓在结果期不断茬,持续结果,并且头茬下果早,增产又增收。
“在咱农科院,我第一次见到了高原草莓。”2021年,刘源浩返乡创业,经过一番考察学习,决定种植高原草莓,“一方面是因为高原草莓产量高,另一方面,农科院里有技术人员,我就不怕自己种不明白!”
在此期间,刘源浩也尝试过种植其他种苗。“我从别处引进过一批种苗种了一个大棚,一样的管理方式,引进的种苗长势不如高原草莓,一段时间后还出现了死苗,最后果实产量也不行,赔了不少。”刘源浩说。
科技特派专家让刘源浩吃了颗定心丸。特派团几乎每周来大棚查看草莓长势,繁苗、起垄、种植、防病害、施肥、浇水,每个环节,特派团都来现场教学。
“土地不会骗人,好种子也得用心种!前一阵儿,棚里的果普遍结得小,专家看过后,发现是水浇得不够。另外,在施肥阶段,专家也来帮我把控。别小看这种地,学问可真是不少!”说起学习种植高原草莓的事,刘源浩打开了话匣子。
如此有科技含量的高原草莓,成本却不高。“高原草莓如今还是在小规模试种阶段,我们核算过成本,每株苗大约为八九角钱,与其他种苗区别不大。”白鹏解释道。
截至目前,丹东农业科学院在丹东地区向农户无偿发放了近10万株高原草莓种苗,凤城、东港等地均有农户尝试种植高原草莓。
责编:闫尚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