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肥就地还田生态包袱变成黑色财富
本报记者 王晓波
2月18日,春寒料峭,铁岭市昌图县部分农田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在前双井镇孙家村的一片田埂处,铲车、挖掘机相互配合,将堆沤好的畜禽粪肥装进撒肥车。随后,撒肥车沿垄沟前行,将黑色有机粪肥均匀地抛撒在田间。
“每年2月下旬,我们合作社就开始进行有机肥抛撒,这样能更加有效地补充土壤有机质,为接下来的春耕生产打好基础。”昌图县李海波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海波一边指挥作业机车作业,一边介绍粪肥还田的好处。
拥有489.7万亩耕地的昌图县,受常年耕作影响,黑土层变薄,平均厚度为20厘米。同时,这里又是全国知名的畜牧养殖大县,畜禽粪污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为破解这双重难题,2021年,昌图县开始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这项工作如今获评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前双井镇吕家村一角,记者看到一个粪污堆沤点。这是一个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场地,四周和地面由防水材料包围着,堆沤点里堆沤着畜禽粪便,周边并没有污水渗漏。“这样标准化的粪污堆放场地,是我们发动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设的,全镇共有44处。这些场地不仅解决了全镇8000头黄牛的粪便处理问题,还降低了合作社的用肥成本。”前双井镇人大主席刘成宝说。
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粪肥还田,很多种植户都尝到了甜头。“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们合作社连续4年开展粪肥还田,2500亩玉米地亩均复合肥施用量减少了20余斤,土地板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土壤也变得更肥沃,每亩地增产50斤左右。”李海波笑着说。
据昌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强者介绍,通过项目实施,今年,全县预计完成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30万吨以上,还田抛撒有机肥7万吨以上,配套土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可辐射带动还田畜禽粪肥100万吨以上,还田土地面积150万亩以上。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