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履职为民,就要走进群众心里
本报记者 赵 静
“青少年的‘开学综合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2月17日,在去大连调研的列车上,全国政协委员、阜新市人民医院(阜新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张丽丽与记者交流起一则涉及开学的新闻,“这些不适表现传递出孩子们的心理需求,需要我们认真倾听。”
围绕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张丽丽多次到中小学校调研走访。“课间活动时间短,学生户外运动少,这些问题亟待改善。”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张丽丽提交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让张丽丽高兴的是,就在几天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提出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有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已将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让孩子们可以更加从容地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
自202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张丽丽就不仅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了。在日常工作中,她更多倾听患者的所需所盼,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注重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张丽丽提出重视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建议。“发挥好市级医院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能够更好满足群众基层就医需求。”结合调研和个人思考,张丽丽先后提交了16件提案和建议,积极反映群众呼声。
“健康孕育、安全分娩和新生儿救治尤为重要。”30多年的从医经验,让张丽丽特别关注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她曾提交关于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致力于推动区域妇儿健康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今年全国两会,张丽丽准备提交一份关于为危重孕产妇建立专项救助基金的提案,希望从制度上给危重孕产妇一份“托底”的关爱。
“政协委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张丽丽说,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出一份力,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记者手记
“履职为民,就是要贴近百姓,走进群众的心里,反映群众心声。”30多年奋战在医疗战线,张丽丽身上自有一份“医者仁心”,政协委员的身份,让她又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她的提案,每每聚焦在孕产妇、新生儿、青少年等特别需要关爱的群体上。对她而言,每一次调研走访、每一次提案撰写,都不仅仅是一次履职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走进”。当一名政协委员真正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提案也就有了温度。正是张丽丽委员这样一次次的“走进”,架起了心与心的桥梁,持续提升着基层群众的幸福感。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