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看非遗元素成为舞台主角

北镇庙会将镇山文化和非遗文化交织,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马俊儒 摄

老北市非遗糖画制作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 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本报记者 许蔚冰 陶 阳 王荣琦 白复海
引子
火树银花不夜天,作为“非遗中国年”的首个元宵节,非遗元素化身节日舞台上最夺目的“主角”,让传统民俗文化在摩登楼宇间迸发出鲜活生命力。
当红彤彤的灯笼点亮辽宁街巷,一场场穿越古今的非遗盛宴也在各地精彩上演,千年技艺与市井烟火热烈相逢。本报记者深入多地,感受元宵节中非遗元素的独特魅力,见证非遗为节日消费注入的强劲动能、以及古老智慧如何在城市文脉传承中续写新篇。
冰雪与焰火共舞:
非遗盛宴点亮各地元宵节
2月11日晚的本溪东风湖冰雪大世界,积雪在月光下折射出幽蓝光泽。身穿靛蓝长衫的戏法师手持红绸凌空翻卷,三枚铜钱坠入冰碗的刹那,晶莹的冰凌花在寒雾中骤然绽放,围观人群的惊叹声与脚踩积雪的咯吱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作为本溪市首个“非遗版”元宵节的会场之一,这里将传统社火与冰雪奇观深度融合,并与国潮快闪及秧歌巡游等十余项活动交织,让千年民俗在冰湖雪岭间焕发了新生。冰雪大世界负责人介绍,非遗元素贯穿了从灯组设计到互动体验的全环节,真正实现了“冰雪为形,文化为魂”的文旅融合。
80公里外的沈阳市和平湾新春灯会,元宵节也同样上演光与火的交响。打铁花、火壶、烟花瀑布等“非遗”表演将集中推出:1600℃的铁水被非遗匠人奋力击向夜空,漫天金雨映照着冰雕玉砌的灯组,火龙在铁花雨中腾跃翻飞……
沈阳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更是把非遗作品展搬到了元宵节现场:剪纸艺人的剪刀在红纸上跳起踢踏舞,十二生肖踩着冰刀从窗花溜出,与冰灯里游动的锦鲤撞个正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糖人代表性传承人李凤艳以铜勺和糖稀塑造活灵活现的糖人儿。
渤海湾的涛声为大连非遗元宵节注入了磅礴气韵。在瓦房店市复州城镇的横山书院内,复州东北大鼓的激昂唱腔将在元宵节表演中率先登场,老艺人喉头滚动的颤音会带着观众穿越回古老神秘的岁月。
随后开演的复州皮影戏将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高潮。白色幕布亮起的瞬间,十指翻飞的皮影艺人让穆桂英的雉鸡翎扫过千年时光,驴皮雕刻的人物在光影交错中演绎着忠义传奇。
医巫闾山脚下的锦州北镇,在元宵节当天也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露天博物馆,原汁原味的镇山文化和非遗文化交织在一起。在北镇庙文化广场,数支城乡秧歌团队齐聚一堂,舞狮、旱船、跑驴悉数登场,扭起极具民俗文化特色的北镇秧歌。北镇庙内非遗市集热闹非凡,葫芦烙画、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北方镇山梨膏等多位非遗传承人将邀请现场观众一起互动。曾多次参与秧歌巡演的张先生说:“今年元宵节把很多非遗元素融入其中,在浓烈的非遗中国年氛围中,共庆元宵佳节。”
赋能消费:
非遗文化点燃经济引擎
从沈阳铁火流星的壮美到大连皮影江湖的悠远,非遗元素不仅编织出古今交融的元宵长卷,更成为拉动节日消费的强劲引擎。
据同城旅行发布的《2025年元宵节非遗灯会赏灯地图》显示,多地的元宵灯会都是以“非遗”为核心元素,其中沈阳在全国非遗灯会热门城市中排名第一。皇姑区碧塘公园灯会以“千年等一回”为灵感,主打沉浸式体验,老北市的“繁花灯会”营造出梦幻的城市之旅。同城旅行负责人表示,非遗花灯不仅带动了周边住宿需求,也让沈阳的夜经济在非遗元素影响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大连市熊洞街,传统元素在节日里同样大放异彩:市民游客可以在元宵节与孙悟空、哪吒等神话角色互动,参与者合影打卡并完成任务后可获得精美纪念品……
数据显示,非遗元素的加入让大连市重点监测的10家样本零售企业节日期间实现营业总收入1.28亿元,重点监测的5家餐饮企业共实现总营业收入2566万元,大连市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全面营造出节庆氛围,60余家大型商业综合体联合开展促消费活动91场,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锦州的非遗特色也同样给人们带来惊喜。蛇年央视春晚上亮相的奉国寺成为热门打卡地,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带有非遗元素的庙会上,游客量激增,其中既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义县社火九龙十八会”,也有“义县太平鼓舞”“辽味庙街”等非遗及工艺品。
节日期间的奉国寺景区游客近6万人次,景区收入117万元,全市接待游客量达56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6亿元。
本溪市从春节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的新春盛典主打“以非遗为魂、冰雪为媒”,让游客在多彩的“非遗文旅大餐”中畅享喜庆假日。据统计,本溪市在节日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5.0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3.78%。
“非遗民俗展演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每天数量超过5000人。”东风湖冰雪大世界经理杜龙硕表示,非遗元素为本溪市的冬季旅游增添了新的活力,让“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经济”。
创新传承: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当元宵节的灯火渐次熄灭,非遗文化的滋养仍在持续。2月12日,本溪市在元宵节当天推出“非遗贺新春 民俗闹元宵”文化大巡游,1000余人组成的16支具有民俗特色、文化内涵的表演团队,在城市中心路段表演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社火秧歌等节目。
沈阳市也推出了类似的“非遗文化与新春年俗”线路,其中包括中兴—沈阳商业大厦、玖伍文化城、西塔风情街、辽宁中华剧场、2025第二届和平湾新春灯会等点位,主打沉浸式非遗新体验。
随着非遗元素在春节期间持续“出圈”,非遗传承也从节庆展演走向了系统化建设。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文保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溪市正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邀请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讲解、表演或展示具有本溪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并组织中小学生观看、体验、学习和研究非遗。
锦州市也在积极寻求新环境下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有效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已建立健全四级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各项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依法保护新阶段。
据介绍,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锦州已经常态化,全市定期举办各类公益培训,少儿寒暑假特色培训中也加入了剪纸、面塑、大鼓等非遗项目。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表示,非遗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辽宁作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富集地,非遗资源丰富,是塑造城市形象和挖掘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春节为展示非遗提供了绝佳舞台,但非遗不会随着春节而结束,而是要不断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他建议,未来各地要抓住非遗爆火的契机,加快非遗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推动非遗不断创新传承模式,比如让科技和艺术不断赋能非遗;还要推动非遗与文旅经济的融合,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模式,让非遗提升文旅体验丰富度;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中,要让非遗进社区进街区,成为居民日常审美与情感生活的纽带;同时打造政府和社会多方参与机制,从保护、教育、宣传、推广等多方面持续强化非遗在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