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主打“科技牌”
本报记者 许蔚冰
7000台拖拉机在检修车间睁开“电子眼”,200台播种机在库房伸展“钢铁臂膀”,300台插秧机列队待发……2月6日,年味还未散尽,本溪市农业农村局就启动2025年农机春耕备耕工作,吹响了春耕生产的号角。
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吉膳家农业公司,技术专家王世国正在给一台东方红智能拖拉机安装北斗导航终端,他说:“这家伙可是会自己认路的‘田把式’,不仅能自动规划最优作业路径,还能实时上传耕作数据,装上‘天眼’后,千米田垄的直线误差不超过2厘米。”不远处,90后农机手小张正举着手机观看直播教学:“这是变量施肥系统,能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用量,每亩地能省30%的化肥。”
科技种田的热潮在线上线下同步奔涌。桓仁满族自治县举办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100余名学员直呼过瘾,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的深松与表土作业技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成为学员的提问焦点。
后勤保障战线同样彰显着现代农耕的智慧。本溪市目前已发放16个跨区作业证,卫星定位系统将它们编织成流动的农机服务网;中石化、中石油发出“春耕加油快车”,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享受相关服务;各县区与当地农机经销店和维修网点联系,线上线下同时备货,保障农机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