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生长环境好全靠“科技大脑”
本报记者 王晓波
正月,走进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依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精美的包装礼盒堆成了小山,里面鸡蛋大小的番茄圆润饱满,让人垂涎欲滴。“这是我们公司今年出品的高品质草莓番茄,这批货大约有5000斤,将发往北京的商超。”一见面,依农公司栽培部经理薛东东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
依农公司原本是一家专业从事种苗繁育与栽培的企业,为何今年会拿出一部分精力专注于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呢?薛东东说,这源于公司对高品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坚持。
在薛东东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一栋温室大棚,这里光线明亮、温度适宜,一棵棵两米多高的番茄秧苗整齐地分布在垄沟间。墙上,一个个数字化智能应用检测设备24小时监测番茄的生长情况以及气象、土壤、水肥等数据。
“别看我们大棚的外观与普通大棚没啥差别,但内涵可不一样,50栋番茄大棚都装上了‘科技大脑’。”薛东东口中的“科技大脑”指的是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大棚环境智能检测仪、手机智能大棚放风机和智能土壤检测仪等。“这些智能化设备不仅帮我们节约了2/3的人工,还精准控制了棚内水肥、温湿度、光照强度,为番茄提供了恒定的生长环境。”薛东东说。
除了在智慧农业上加码,依农公司种植草莓番茄还在种苗选育与栽培模式上下足了功夫。“这些年,我们引进了20多个作物类型、800多个品种做试验,这个草莓番茄就是我们自主选育的优质种苗。在栽培模式上,我们筛选了几十种模式,最终确定了无土栽培。”薛东东说。
规模性开展标准化种植,依农公司的草莓番茄好品质肉眼可见——果实个个色泽鲜亮、绿肩浓郁、糖度一致,被北京的商超相中。据了解,在一栋占地1亩的温室大棚里,一茬番茄从种植到采收需要5个月,产出的近8000斤番茄中80%是精品果,每斤可以卖到6元,一栋大棚一年可种植两茬果,收入约为10万元,是普通大棚的2倍。
依农公司位于铁岭县凡河镇,以这里为中心,整个铁岭县的设施农业播种面积约为1.5万亩。以往,大多数菜农经营大棚靠经验,干活累,收入却不高。“我们就是想通过智慧赋能,实现标准化种植,为更多菜农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薛东东表示,公司的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十分成功,这种模式完全具备可复制、推广的条件。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