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高挂映“新村”
刘海霞展示做好的莲花灯。
秧歌灯会。
刘玉凤给灾后重建的新家贴上对联。
年·事
这里位于辽西走廊,密密匝匝的山峰并不高大,山势却很凌厉。葫芦岛市建昌县雷家店乡彭杖子村就生长在这山的褶皱中。去年,葫芦岛市发生强降雨灾情,建昌县是重灾区,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灾区人民的生活秩序很快恢复,被冲毁的旧居也都被一幢幢新房子代替。在彭杖子村,今年的春节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热闹了……
壹
腊八这天,屋里飘着黄米的香气,彭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孔凡玉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炕上,正在一个小本子上勾勾画画着年前村里的“未尽事宜”,媳妇刘海霞将长柴火塞进灶坑。
在辽西,腊月里烧长柴火是有讲究的,一是火旺,俗话说:“大气上了房,蒸干粮不用尝。”二是寓意“长长久久”,图个吉利。厨房烧得热气腾腾,锅里蒸着的是“年干粮”。这可是辽西过年的一件大事。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会粉黄米、烀豆馅、蒸年糕,年糕年糕,取意年年高。有的人家还要在黄米面中拌入姜黄,据说不光颜色好看,还可以暖胃。一般人家都要蒸上十几锅。有的人家还会蒸上一两锅酸菜猪肉馅的黏豆包。
刘海霞正忙活着,外屋门被拉开了,村民王树超拎着一块猪肉乐呵呵地走进来。去年葫芦岛遭遇暴雨,王树超家的房子被冲倒了。灾后重建,政府给王树超家盖了新房,比原来的更宽敞明亮。王树超逢人就爱说几句:“这新房子可老暖和了,以前搁屋里穿棉袄还直打冷战,这回穿着背心都冒汗!”为了庆祝搬入新居,这几天王树超家杀年猪,正挨家挨户给大家分猪肉。放下猪肉,王树超凑到孔凡玉跟前,“书记,今年村里灯会秧歌,我还跑大衫啊!”孔凡玉抬起头:“中!过年东西都准备完了?”“早完事了,政府还给俺们发了不少年货,年前再去趟穷汉子集(农村集市的最后一天)。”“行,回头找你嫂子,我是会首,但排练的事还是她说了算。”“中!”王树超乐呵呵地转身出门,刘海霞赶紧将刚出锅的年糕捡了几块塞给他,“过完小年就开始排练了,还在村头儿的小广场,别忘了。”
贰
腊月二十八,年货大集上人来人往,用竹竿支起来的黑大绒帐子上,挂上各式各样的窗花出售,刘海霞挑了幅“喜上梅(眉)梢”。
刘海霞是建昌县灯会秧歌的第六代传承人,每年村里过年,她总是“氛围组”当之无愧的领头人。
灯会秧歌是辽西极有特色的一种秧歌形式,扭的时候人们要头戴花冠,手拿莲花灯。过去因为没有电灯,就用蜡烛来照明,为了防止蜡烛被风吹灭,就发明了“莲花灯”。莲花灯的制作很讲究,过去用高粱秆,现在用铁丝,做成莲花形,糊上色纸,每朵莲花的花瓣尖还要用酥油捏住定型,然后将蜡烛插在中间。跑起秧歌来,莲花灯一上一下、忽明忽暗很是壮观。
每年临近腊月,刘海霞就会组织村民一起做莲花灯。一群人坐在炕上,一边做灯一边唠家常,年味儿一下子就出来了。
村里秧歌队有四五十人,平均年龄三四十岁。值得一提的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会在年前急急地赶回来等着扭秧歌。基本舞步是不用学的,主要就是练练“跑斗”(秧歌队形推进形式),在建昌灯会秧歌里,跑斗形式多达20余种。什么“六面斗”“八面斗”“单掛鱼”“双掛鱼”,讲究颇多。今年早早回村过年的年轻人特别多,刘海霞还筛选了一下秧歌队队员,落选的村民着实“伤心”了好一阵子。
村里的生态园去年也大丰收,草莓、黄瓜、西红柿挂满枝头,卖得特别好。虽然经历了水灾,但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彭杖子村的村民们一点也没有落下。
叁
到了大年三十儿,彭杖子村家家都会用松杆挑起红灯笼,照亮家人回家的路。今年,因为有很多人都搬进了新家,大家都准备了大灯笼。在王树超家,灯笼早早挂起来,照着火红的对联,发出莹莹的光。王树超一家人还在新房门口照了张全家福。拉开门,热气从新房子里冒出来,像极了热气腾腾的新生活。
除夕当天,辽西的年俗是“请家堂”,年夜饭要八个碟或者十个碟加一个火锅。火锅热气腾腾,说明日子红红火火。家家的菜中一定有道鱼,年年有余,图个喜庆。孔凡玉坐在饭桌边,桌上是美味佳肴,孙子跑跑跳跳要出去放鞭炮,窗外烟花炸出一道一道白光,映得窗花忽明忽暗。抿上一口白酒,孔凡玉幸福的脸有些微微发红。
彭杖子村的秧歌队,不仅要在自己村里扭,还会去隔壁莲花池村“热闹热闹”。两个村的秧歌队碰面,“二龙吐须”“三环套日”的队形可劲地换,就看谁扭得喜庆。据说,狮子舞到谁家,谁家就会拿出一块糕点塞进“狮子”嘴里,讨个吉利。
等到天色完全昏沉下来,空中已有等不及的星光眨眼,各个村里喧嚣声更足了。在彭杖子村,晚上才是灯会秧歌的重头戏。点起莲花灯,女的带着巨大的“包头”,男的甩着长衫,锣、鼓、镲、唢呐声音震天响,伴着起起伏伏的花灯,人和乡村都振奋起来。
到了正月十四,村里还要撒灯,两名健壮的村民抬着一口大铁锅,里面盛着糠壳、锯末,用柴油搅拌均匀后点燃,进行播撒,寓意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人丁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在这个新年里,那飘在彭杖子村里每个角落的点点灯花,都变成了岁月向荣的标志,寓意万物至此皆生长。浓浓的年味里,所有故土飘游,都融汇成一股酣畅淋漓的欢乐。伴随着勤劳的人们,年年复冬色,岁岁享平安。
辽宁年俗词条之西部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辽西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一个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辽西高跷
每年农历年三十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各村百姓自发地欢天喜地闹秧歌,各村的高跷秧歌相互走动,互相拜年,每支秧歌队每年都要演出二十多场。辽西高跷秧歌的特点是跷高,最低的九十厘米,依次升高,最高的可达二百四十厘米。
打月影
在辽西有“正月十五打月影”的民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十一点,在院中立一根一尺长的木棍,之后用尺子量月亮的影子,以影子的长短来占卜一年的收成。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等风俗。
唠年嗑儿
陈召普 84岁
葫芦岛市建昌县雷家店乡彭杖子村村民
过去有段歌谣唱: “黑天盼,白天盼,一盼盼到二十三。”那时候一过年,街上就变得特别热闹,拎包的两只手提着七八个袋子,骑自行车的车把上挂上一大堆、后车架上也摞得满满的,有时顾头顾不了尾。过路的人就喊:“嗨!东西掉啦!”那时候杀猪都不能杀得太早,一是杀得太早,天不冷,肉冻不瓷实,放不住。而且以前农村生活都比较困难,杀早了,没等过年就锯割没了,过年时候吃啥?还要做腊八蒜,腊八那天都要早早地起来,太阳刚刚冒红,就要将头一天扒好的蒜,放在小坛子、罐头瓶或广口瓶里,用陈醋泡上,做成腊八醋。
孔祥营 37岁
葫芦岛市建昌县雷家店乡彭杖子村村民
我之前在县城打工,去年开了一家养牛场,生意不错。今年我给亲朋好友准备了不少牛肉,过年给大家分一分。最重要的是,今年我要把儿子带回家过年,爸妈特别高兴,过年就是过个阖家团圆,今年咱们一家人聚得特别齐,我觉得这就是我给我爸妈最大的新年礼物了。希望在往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能在一起,过个团圆年。
本报记者 赵 雪 文并摄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