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之乡”回来啦!葫芦岛灾后重建大棚第一茬黄瓜上市
隆冬时节,
葫芦岛市绥中县葛家满族乡
却是一派火热的丰收场景,
随着重建大棚的
第一茬黄瓜陆续上市,
一辆辆载满新鲜黄瓜的小货车
从大棚直奔县里的批发市场,
“黄瓜之乡”又恢复了
昔日的热闹景象。
1月6日上午7时,二道房子村村民任爱英拉着自家大棚内新鲜采摘的300多公斤黄瓜来到绥中县荣利农贸蔬菜批发市场。比较了一番收购价格,将这些黄瓜全部卖给一名出价较高的客户。“又进账3000多块钱。”看着收款记录,任爱英脸上喜滋滋,开着车回到大棚继续采收黄瓜。
村民在大棚内采收黄瓜。
走进大棚,清新的瓜香扑鼻而来,一根根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任爱英的两栋大棚都在洪涝灾害中被冲倒,去年9月初,她着手重建大棚,一个多月时间,两栋大棚就全部完工,栽种了新瓜苗,12月15日,黄瓜陆续成熟,到目前,两栋大棚的黄瓜已经卖了3万多块钱。“这得感谢政府出车出人,把倒塌的大棚都清理干净,还帮我们建新棚,这才让我们赶上了元旦和春节的市场。”任爱英说。
一根根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
记者看到,相较于以往的竹竿框架的大棚,新建的大棚都换成了钢架结构,而且棚体高度也增加了。“大棚高了一米多,现在摘黄瓜不用弯腰,下雪不用担心被压垮,而且大棚采光更好,产量也会提升。”任爱英说,这批苗产出的黄瓜一直能收到今年5月,两栋棚预计产量能达2.5万公斤,产值有望突破15万元。
村民在大棚内采收黄瓜。
设施农业是葛家满族乡的支柱产业,在去年葫芦岛“8·20”洪涝灾害中,全乡1000余栋设施农业大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水损毁。为让设施农业大棚尽快恢复,从去年9月初开始,市、县两级优先协调机械车辆及人工为每个大棚户清理棚内杂物并协助重建大棚。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全乡1079栋受灾大棚修复重建完成,其中重建大棚338栋。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修复重建的蔬菜大棚陆续开始迎来灾后的第一茬采收。这些蔬菜在批发市场“集合”后,通过便捷快速的物流通道,当天就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一栋栋新建的黄瓜大棚鳞次栉比。
和绥中一样,如今葫芦岛地区在“8·20”洪涝灾害中浸水损毁的12000多栋大棚,修复重建复产率达到了97%以上,其中,重建大棚已经完工1085栋,设施农业生产已经全面恢复。春节前,受灾农户大棚中种植的黄瓜、蘑菇等各种蔬菜将陆续上市销售。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