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丨看“共和国长子”如何炼成
打卡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
看“共和国长子”如何炼成
本报记者 张 颖 文并摄
课文摘录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为了更形象地呈现这些辽宁元素,记者来到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邀请小讲解员王怡诺担任导游,带领读者一同“跟着课本寻找辽宁工业符号”。
点位一:序厅
青铜雕塑《铁流凝变》
“每当我站在序厅,看到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倾泻而下的磅礴场景时,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王怡诺说。
历史课本里这样写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在如此艰难条件下起步的新中国工业步履维艰。放眼全国,能够承担起“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这一重担的省份,只有辽宁。为了顺利完成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咱们辽宁人全力以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看,这件青铜雕塑作品上有很多工业元素,近处的工人象征着创造中国工业辉煌成就的劳动者。倾泻而下的铁流凝变的场景,蕴含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王怡诺讲解道。
1700平方米的序厅极为开阔,工字形钢柱稳稳地撑起博物馆的框架。置身于此,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如浪潮般扑面而来。钢花四溅、铁水涌动的画面仿佛近在眼前。这时,便会明白辽宁为何被称作 “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便会梳理出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建立的脉络,便会知晓辽宁作为重工业基地在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这些贡献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点位二:机床馆
C620-1普通车床
“这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研制的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也是1960年版2元人民币上的图案……”王怡诺介绍。
很快,这台机床周围便围满了观众。一个稚嫩的声音说:“这是上数学课时,老师讲元、角、分单位换算时用的道具。”虽然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使用现金了,但在数学课堂上,这样的知识仍是孩子们的必修内容。
参观者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家里还珍藏着几张这样的2元纸币。他觉得,能在工业博物馆看到这台著名机床,像是补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十分难得。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这8台车床都是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的,它们的生产时期和型号均不相同,但在共和国工业75年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怡诺向参观者介绍。
虽然课本里只是提到“沈阳第一机床厂”这个名字,但王怡诺花了不少时间查找资料,为大家细数沈阳机床的众多第一:
1954年,沈阳第二机床厂生产出当时国内第一台最大的卧式镗床T611;1958年,沈阳中捷人民友谊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摇臂钻床;20世纪70年代,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出我国第一台精密型丝杠车床……
点位三:通史馆
“神舟五号”航天服
“这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飞行时所穿的航天服的同款。每次我走到这里时,都会想到姐姐语文书中的那篇课文《太空一日》。”王怡诺说。
“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王怡诺说,姐姐第一次给她读文中的段落,她就被文中描述的画面所吸引。
航空航天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新中国成立75年来,航天工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中,辽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位四:航天馆
火星之旅
天宫空间站、返回舱、火星探秘、月球采矿等这些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在工业博物馆二楼的航天馆中都能体验到。
王怡诺认为,工业博物馆的航天馆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火星表面像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红土,那里的空气很稀薄。当走进航天馆的时候,感觉课文里的描述具象起来了。
工业博物馆馆长王荣巍告诉记者,以“繁星请回答”命名的中国航天展非常适合家长带孩子来打卡,这里既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又有月球征途、火星之旅等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在这里能够沉浸式体验航天之旅。
记者在馆内看到,工业博物馆的展柜中有很多与航天相关的展品和资料。“玉兔探月”“鹊桥相会”“天宫之家”“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夸父逐日”,一幕幕浪漫的航空景象背后,是中国航天令人信服的硬实力,这其中也有一份辽宁力量。
互动实践
本版制图 许 科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馆藏品2万余件套,是展示中国工业历史文化题材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工业遗产和4A级景区。设有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铁西馆和汽车馆5个常设展馆和冶金机械展区。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