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丨这堂课以“国”为题
沈阳化工研究院院史馆珍藏的国旗样品。
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第一枚金属国徽复制品。
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举行升旗仪式。
本报记者 田 勇 文并摄
课文摘录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一份档案揭秘“国旗红”诞生
时间 2024年11月11日
地点 沈阳化工研究院院史馆
讲述人 胥维昌
沈阳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沈阳化工研究院,与共和国同龄的化工科研单位,一家坚守科技报国初心使命的国有企业,被誉为新中国化工科研的摇篮。
在沈阳化工研究院科技档案室,珍藏着一份尘封已久且弥足珍贵的技术档案:这份技术档案,封面由硬纸板制造而成,上面写有“猩红G-色基”的字样,就是应用广泛的“国旗红”有机化学染料,记录沈阳化工研究院自力更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让五星红旗染上完全国产专用染料的过程。
1949年10月1日,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空冉冉升起。
但是,在鲜艳的国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小小的遗憾:那抹动人的中国红,并不是国产染料所染就,而是来自国外进口。
时光回溯到1948年,东北化工局决定建立直属研究室,而这家研究单位也就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前身。彼时沈阳刚刚解放,中国化工科研事业百废待兴,东北化工局随即抽调技术干部和工人,在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展染料与有机染料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对红色染料需求极大,虽然部分厂家能自制猩红G-色基,但是里面用到的甲苯胺却只能进口。
从1950年初开始,沈阳化工研究院着手猩红G-色基研制,但是却面对着设备简陋、资料匮乏和人才短缺等方面困境。科研人员坚定信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下定决心要用国产染料染自己的国旗。
猩红G-色基本身是黄色晶体,无法单独显色,只有在冰水环境下与棉布上浸过的打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棉布才会显现出经久不褪色的红色来。
没有自来水,科研人员就将水桶架高,往里注水来解决冷凝器用的循环水;没有搅拌器,科研人员就用自行车轴进行传动搅拌;没有化学药品,科研人员就分头到旧货商品里去找寻;“重氮化反应”需要冰水条件,没有制冷设备,科研人员就找来冰块;高压釜是促进染料稳定性的关键设备,由于没有现成的装置,科研人员硬是自己铸造出来一个密封的“铁罐儿”……科研人员就是用这种“笨拙”的方法,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推进红色染料的研究工作。
1950年秋天,科研人员以鞍钢副产煤焦油为原料,完成猩红G-色基所需的甲苯胺原料中间试验工作。1952年秋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甲苯胺硝化总结报告,同年,猩红G-色基相继投产,让五星红旗拥有完全国产的专用染料——“国旗红”,彻底打破我国染料中间体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新中国染料生产以及化学工业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
一座主题展馆讲述国歌缘起
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地点 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讲述人 邢燕来
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副馆长
这首歌,是民族觉醒的呐喊;这首歌,是不屈抗争的战歌……
这首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深深融入每名中国人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精神寄托。
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雄的辽宁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遍布在辽宁各地的抗日义勇军发誓词、创军歌,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重要素材。
关于国歌背后的故事,还要从一座县城说起——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自此开始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号召的鼓舞下,黄显声组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高鹏振组建东北国民救国军……这些抗日武装后来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2年,唐聚五组织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誓师,随即向全国发布《告武装同志书》《辽宁救国会通电》等通电文告。在白山黑水之间,辽宁民众自卫军英勇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东北抗联在辽东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
辽宁民众自卫军的事迹,此时也受到田汉的注意——1933年田汉在北平对唐聚五进行采访,同年邀请唐聚五观看纪录片《义勇军大血战》,1934年唐聚五在武汉时再次与田汉见面。
可以说,辽宁民众自卫军的通电文告,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如在慷慨陈词的《告武装同志书》中,有“团结起来、那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等,这些词句都成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不只是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我省的锦州市、建平县、清原满族自治县,也与《义勇军进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高鹏振在黑山朝北营子创建镇北军。在誓师大会上,对外发布《镇北军誓词》,后被王立川(张永兴化名)填入满江红古曲,成为《义勇军誓词歌》。誓词歌中这样写道:“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父母成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后来,聂耳在热河前线慰问时,偶然间听到战士们在传唱《义勇军誓词歌》。他问战士:“你们唱的是啥子歌?调调是满江红,歌词听不懂!”原来,聂耳是南方人,东北抗日义勇军多是北方人,聂耳没听懂战士们的北方话。于是,一位名叫刘凤梧的营长把《义勇军誓词歌》的歌单递给聂耳,聂耳一边看着歌单也一边和义勇军战士们一起哼唱起《义勇军誓词歌》。
抚顺清原的抗日志士孙铭武,也在起义前夕创作《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中“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以及“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等内容,都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内容极为相似。
艺术反映时代主题,有义勇军抗战才有《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可以说辽宁抗日义勇军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抗战最强音,辽宁是新中国国歌最重要的原始素材地。
3
一枚金属国徽镌刻金色记忆
时间 2024年11月13日
地点 沈阳机床展览馆
讲述人 安丰收
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党委书记
董事长
她,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她,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诞生在辽宁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栉风沐雨,熠熠生辉,镌刻着时代工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饱含着共和国长子勇于担当、忠诚奉献的爱国情怀。
关于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故事,还要从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开始说起,这家企业的前身叫沈阳第一机器厂。
沈阳第一机器厂始建于1935年,是党,是新中国,让这家饱受创伤的企业重回人民怀抱。1949年元月的一天,工人脸上满是喜气,把厂牌端端正正地挂到厂门上,沈阳第一机器厂正式成立了。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10天前刚刚确认图案的国徽正高悬在天安门城楼中央。
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枚国徽实际为木质材料。木质材料容易变形褪色,必须制作一枚金属国徽来替换木质国徽,这项任务落在了铸造技术闻名全国的沈阳第一机器厂身上。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全厂上下激动万分,倍感骄傲,但是当时的工人们随即又陷入担心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工厂正处于恢复生产中,车间只能生产一些维修弹簧和简单的零配件,要铸造金属国徽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纹理清晰的高精度铸件无疑是巨大挑战。
关键时刻,大家推举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为组长,紧接着又从各个车间抽调十几名技术尖子来组成铸造团队。按照上级指示,务必在1951年劳动节,把金属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做模型,是铸造国徽的第一道工序,也是直接关系到金属国徽质量的重要工序。在铸造过程中,却出现麦穗粒不鼓,以及芒不显等方面的问题。大家日夜研究,反复琢磨,发现是砂型的质量不达标。经过工人们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最终发现内蒙古和大连两地的砂型符合标准,并创造性地将两种砂型进行混合以保证国徽表面光洁和纹理清晰。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第一次试浇铸之后,铸件出现局部缩型和凹陷问题。
当年,铸造国徽主要用铜铝合金,两者之间的占比分别为铜8%和铝92%。两者之间的熔点相差极大,浇铸过程中只要火候时机掌握不到位,就会造成国徽中的图案出现凹陷等方面的问题。
工人们把满腔爱国情怀化为工作动力,没有脱氧剂,就用木棒反复搅拌脱氧;没有温度计,就用肉眼观察颜色变化……经过反复实验,凹陷的难题终于解决。
1951年,比预计时间提前整整20天,终于完成三种规格67枚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最大的一枚在1951年5月1日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成为沈阳机床人的骄傲。
拓展阅读
天安门红色涂料的由来
北京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名为《我多想去看看》的课文,以一名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对首都北京天安门的向往。
但是大家或许还不知道,粉刷天安门的涂料同样来自辽宁,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制成。
原来,在成功研制“国旗红”后,沈阳化工研究院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合成甲苯胺红。甲苯胺红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色光牢度较好的有机颜料。由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这种涂料,被用来粉刷天安门,把天安门城楼装扮得更加雄伟壮观。
作业
1.观看电影《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写一篇观后感。
2.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哪一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请简要说明,为什么辽宁是国歌素材地?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