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勇挑重担加速跑 攻坚夺胜气势旺
统筹实现灾后重建有序推进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葫芦岛:勇挑重担加速跑 攻坚夺胜气势旺

① 西门子能源工业透平机械(葫芦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特约记者 田 嘉 摄

② 葫芦古镇打造关东民俗雪乡。 葫芦岛市委宣传部供图

③ 扬农大型精细化工项目一期一阶段顺利投产。 本报特约记者 田 嘉 摄

④ 新落成的海绵城市“爱心”主题公园成为葫芦岛新地标。 本报特约记者 田 嘉 摄

⑤ 徐大堡核电站1号机组CA03模块吊装就位。 本报特约记者 田 嘉 摄
本报记者 姜 帆
提要
西望山海雄关,潮涌渤海湾畔。
今年以来,葫芦岛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一手抓经济发展,聚焦打造“一通道六基地”和“千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咬定项目建设不动摇,以“百日攻坚”行动推进重点项目提速建设;一手抓灾后重建,聚焦灾后重建7个方面19项具体重点任务开展攻坚,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以超常规举措应对极限情况,以战斗姿态与时间赛跑,肩挑双担,负重前行,向着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力冲刺,跑出攻坚之年连战连捷的破竹之势。
灾后重建工作走完“第一步”
一片片沟壑纵横的洪灾损毁地恢复成良田,一栋栋新建的大棚内已生发出绿苗,重建住房内升起袅袅炊烟,百姓生活恢复正常……洪灾肆虐过的痕迹渐渐没了踪影,葫芦岛市受灾地区正快速恢复如初。
8月20日,葫芦岛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完成后,葫芦岛全市上下铆足劲,以战斗姿态与时间赛跑,全面打响了灾后重建的硬仗。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对葫芦岛灾后重建提出的“今年入冬前建完住房,保证群众温暖安全过冬;明年入汛前,水利、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恢复灾前水平;明年年底,或再用一两年时间,全面恢复灾前水平并实现新的跃升”的“三步走”要求,葫芦岛市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推进住房,道路、电力、通信“三通”,水利,农业农村重建四项重点任务。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带领14个工作专班,8.5万名党员干部,围绕19项具体重点任务,全力投身灾后重建一线。
其中,聚焦灾后重建住房这一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每晚电话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受灾地区县乡干部每日驻守在施工现场紧盯施工进展。同时,葫芦岛市还组建了70人的督导队伍,每天到建房现场解决房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通过“经纬”两条线,全速推进重建房屋建设进度,确保每间完工的房屋都实实在在达到入住标准。“建昌有一户重建房已经完工,只差两块窗户玻璃,由于在运输途中受损,需要联系厂家重新制作。即便如此,也一直等到新玻璃安装好之后才交付给村民使用。”葫芦岛市委主要领导说。
以“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态度,葫芦岛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8月25日起,灾区道路、电力、通信“生命线”基础设施迅速全面恢复;9月1日,全市160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安全开学;9月底前,7250户维修住房全部竣工入住;11月3日,全市5447户重建住房全部完工具备入住条件,保证群众温暖安全过冬,顺利走完灾后重建“第一步”。
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危房修缮重建工作圆满完成,也标志着葫芦岛灾后重建工作已由应急建设阶段进入系统谋划建设新阶段。葫芦岛坚持化危为机,带动受灾地区全力以赴抓重建、谋突破、促振兴,充分用好政策红利,高质量、高标准谋划了257个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形成了灾后重建整体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更好统筹灾后重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截至12月23日,13.9公里国省干线和583公里农村公路完成路基重建,完成道路防护工程71.5万立方米;512处损毁农村供水工程全部完成应急修复,37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全市7971栋棚体无损棚内水浸大棚全部恢复生产,3134栋部分损毁大棚全部修复并全部定植;1046栋倒塌大棚完成重建,其中945栋已定植。
八大产业集群强势发力
12月23日,寒风凛冽,在位于连山区的大唐25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100米长、重达26吨的巨大叶片被吊装机械设备送至120米的高空,6名施工人员将叶片安装在风电主机上。“受暴雨影响,工期延误了一个多月,现在我们正抢抓一切时间施工。”项目安全工程师刘忠峰说,项目计划建设的50台风机已经有35台完成基础浇筑,11台完成吊装,预计年底第一批风机可并网发电。目前,葫芦岛有25个项目正在克服严寒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时间赶进度抢工期。
今年,葫芦岛市锚定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和葫芦岛打造“六个城市”部署,践行“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聚焦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清洁能源、有色金属、船舶机械、战略性新兴产业、泳装服饰、文旅康养等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千百亿”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实施重点项目6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0个,总投资2439.9亿元。
为推动这些项目快速从“施工图”变成“实景图”,2023年12月中旬,葫芦岛市提前半个月时间启动2024年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建立市委主要领导每月一调,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包片市领导两周一调,各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周两调,各级发改部门一日一调的高频调度机制。
全市上下瞄准项目前期,狠抓环评、能评、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各地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攻坚,加快项目手续及时办理;市直各部门采取并联审批、限时审批、集中审批、容缺受理等有效方式,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助力项目手续提速办结;各级主要领导冲在一线,深入项目现场调研,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徐大堡核电站项目,2号机组核岛于7月17日开工,1、3、4号机组按计划顺利推进;扬农大型精细化工项目,一期一阶段顺利投产,一期二阶段总体进度70%;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交通洞和通风洞已贯通,开始交通洞支洞洞身石方开挖及下水库泄洪放空洞洞身石方开挖;渤海油田岸电绥中220kV输变电项目11月19日正式迈入运营阶段,我国最大规模海上油田群——渤海油田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全面建成;10月9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葫芦岛基地启动建设,作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式项目,该项目将成为设施共建、人才共用、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科研示范区,助力葫芦岛全链条核产业勃兴,对促进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心连心百万吨生态肥项目,大唐葫芦岛连山、南票两个25万千瓦风发项目,中船风电兴城2号项目,建昌县脱硫石膏纤维投资建设项目、20-2天然气分离厂迁建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截至12月17日,全市共有563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开复工率93.1%,总投资2153.7亿元。1月至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过10%,在全省名列前茅。1月至11月,全市新签约项目312个,签约总额824.67亿元,呈现出大项目有序接替、好项目梯次跟进、新项目投产达效的良好态势。
做优“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
这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那头生产线开足马力。
东戴河新区,富利铜业(绥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滚烫的铜水在高炉内翻滚,熔解后的铜水进入铸机,经过“千锤百炼”,轧成8毫米的无氧铜杆。今年2月,该项目刚刚竣工投产就“火力全开”,不到一年产值就达到近30亿元,远超企业预期。“明年准备追加投资,再上两个新项目。”公司总经理曹佳满怀信心地说。
企业之所以信心十足,既有市场“硬”环境的因素,也有营商“软”环境的加持。“去年项目落地后,3个月就办理完全部前期手续,为我们赶上市场旺季打下基础。投产后,政府积极帮助我们对接上游企业解决原料和用工问题,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抓生产。”曹佳说。
今年,葫芦岛市进一步完善精准涉企服务体系,建设“福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构建四大管理模块、一套全流程监管、一套领导移动端、一套数据可视化、一套统一门户的“41111”总体架构,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同时,葫芦岛市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实施“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进一步壮大“项目管家”队伍,并将“全生命周期”这一理念引入重点项目服务中,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从招商引资落地到基础设施配套,从手续办理到调试生产,紧扣项目谋划、审批、开工、建设、投产全流程,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项服务内容,通过“一对一”精准、高效服务,助力企业按下发展的“快捷键”。
葫芦岛市发挥综治网格员、社区(村、镇)基层工作人员的优势,组建一批分布广、经验多的公共管家队伍,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如今在葫芦岛,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企业,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情服务。
良好的“软环境”也是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今年,葫芦岛市出台了2024版“兴葫英才计划”,设立就业人才服务专员,重点围着人才转、服务跟着需求办,将人才政策落实作为促进人才集聚、保障项目落地的重要举措,把人才政策送进企事业单位,切实把各类人才的“关键小事”解决到位。今年以来,先后赴省内外26所高校开展宣讲30余人次。同时,葫芦岛市积极兑现各项人才奖补,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主动对接企事业单位,当好人才服务的“店小二”,让人才留得住,加速了青年人才在葫芦岛的集聚。截至目前,葫芦岛市已为500余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奖励510万元。全市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留葫来葫就业创业11369人。
拢聚人气。今年,葫芦岛市充分利用辽西走廊的独特区位优势,深挖城、泉、山、海、岛文旅资源,构建了“六大文旅综合区”。牢牢抓住电视剧《乘风踏浪》和央视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带来的人气和热度,葫芦岛不断解锁“文旅+”新密码,全年举办文体旅活动420场次,累计吸引178万人次参与,变“爆红”为“长红”,充分释放文体旅消费潜力,将“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软环境”不断优化,城市IP破圈而出,乘数效应加速释放,长期的引商、引才、引客“强磁场”不断得到构筑夯实,葫芦岛的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
记者手记
在两个“战场”上书写攻坚答卷
翟新群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2024年,对于葫芦岛来说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的一年,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抢险救灾、灾后重建这一场场硬仗,葫芦岛拿出了“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攻坚气势,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交出了攻坚之年的“高分答卷”。
回首一年来的成绩单,葫芦岛闪光点频现。
看发展。去年葫芦岛在徐大堡核电、中化扬农大型精细化工、兴城抽水蓄能电站三大新建项目的有力支撑下,一跃位居全省前列。葫芦岛市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早在2023年12月中旬就提前半个月启动2024年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百日攻坚”行动,规划实施重点项目605个,再创历史新高。在遭遇洪涝灾害后,葫芦岛依旧狠抓高质量发展不松劲,推动563个项目实现开复工,超预期实现目标。10月9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葫芦岛基地启动建设,加速布局核能及核关联产业链条;10月22日,西门子能源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开工,从启动论证到开工建设仅用时10个月,书写了新的“葫芦岛速度”。
看担当。面对“8·20”洪灾降雨强度前所未有,损失之大前所未有,抢险救灾之难前所未有,灾后重建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这个大考,葫芦岛以超常规举措应对极限情况,以战斗姿态与时间赛跑,全面打响防汛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硬仗。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越是面对惊涛骇浪,就越能展现劈波斩浪的力量。小台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清学不惧危险,在洪水中托举3个生命而牺牲;8.5万名党员干部勇冲抢险救灾一线,夜以继日坚守灾后重建一线;同样在洪水中失去家园,村干部喊着“先给百姓盖房”……这一幕幕诠释着党员干部的担当。
看作风。灾后重建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百姓不光听“怎么说”,更看“怎么做”。有这样几幅画面深深地印在百姓的心中:重建住房期间,县、乡领导随时可见,在每天的施工现场,与村干部一起熬夜、吃盒饭;交房标准,差一块玻璃都不行;百姓习惯住火炕,市里开“培训班”为施工队突击补课盘炕技术;百姓想要琉璃瓦屋顶,工期再紧,也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地施工,满足群众需求。新房入住后,“家电厨具五件套”、棉衣棉服、烧的煤和柴禾,甚至锅盖、笤帚……各式各样的“大礼包”陆续送到家。无微不至的“宠”,让百姓感到发自内心的“暖”,也激发起他们再创美好新生活的澎湃动力。
“这几天的采访让我看到了辽宁人的韧性,也感受到辽宁干部的扎实作风和群众蓬勃向上的精气神。”这是前不久几名省外媒体记者在建昌采访后的感受。
“五加二”“白加黑”的背后,是心气。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这种一往无前的势头,是葫芦岛攻坚之年的制胜法宝,也将成为明年决战决胜坚不可摧的力量。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