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与赋能并行
万应慧
为基层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负担过重,事情太多太杂,活儿太急,既干不完也干不好,真正扎扎实实做的事情反倒被压缩了“用功时间”。背着包袱跑步前进,确实让基层烦恼。
我省曾出台《辽宁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清单管理规定》,很多基层工作有很大变化。如今,社区工作人员的感受是,社区按照工作清单管理,会议无事不开、表格一采多用,社区干事不再是坐在办公室的“表格员”,而是真正深入群众的“网格员”。
减负是减轻不合理负担,但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而是提振精神、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干好工作、服务群众。
一个是车的问题,一个是马的问题。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要的是给车减负,给马赋能。
一句话,要减基层之负,还要增干事之效。
要增干事之效,就应该让减负与赋能并行,双向发力。
所谓赋能,就是要赋干事之能。创造能够创造的条件,让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创造性地落实各项政策,在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为基层赋能,主要是进一步理顺基层权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
减负解决的是“没空儿干”的困扰,赋能解决的是“干不动”的问题,减负与赋能并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得有时间,得有脚步。纾解民困,得让基层干部去村里多转转、在社区多走走,敲敲百姓家门,真正融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寒问暖问所困,一切的一切,用脚步丈量民情,前提必须是得让基层有精力去做。
让基层干部回归本职工作,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组织动员群众和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减负赋能,需上下贯通,形成气脉。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不仅是基层干部的“松绑释压”,而且是上级部门的主动作为。
减负赋能,需见行见效,车轻马壮。需减“压力”添“动力”,挤出“水分”、晒出“干货”。用“减法”减负,用“加法”赋能。
让基层干部有精力干事创业,让真干实干、敢为愿为善为在基层一线蔚然成风,需要铁规矩、硬杠杠,就要真减负、减真负,就要真赋能、赋真能。真正为敢想的干部“鼓足劲”,为敢干的干部“加满油”,当响鼓重槌,驰而不息。
编辑:简丹宁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扬帆——解码金砖合作行稳致远的成功之道
-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