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作业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大连出动农机1.2万台(套),机收率达75%以上
机械化作业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本报记者 于雅坤
秋收时节,大地披金。在大连市的乡野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现代化收割机来回穿梭,构成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
记者走进瓦房店市泡崖乡,这里的玉米收割已接近尾声。“看,这台是履带式收割机,今年雨水偏多,这是特意为低洼地块购置的。”大连仁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理事长于保峰指着正在作业的一台新收割机说。说话间,一排排玉米植株连秆带穗被卷入机器,经过摘棒、剥皮、脱粒,金黄的玉米倾泻而出。
仁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是大连市首个国家农机示范合作社。为不断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近两年,合作社投入100余万元先后购买了胶轮式收割机、履带式收割机等先进设备。
据于保峰介绍,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每小时作业面积为5亩到7亩,虽然比胶轮式收割机的效率低,但通用性强,能适应松软容易陷车轮的玉米地。同时,其调头方便,适合在狭小或复杂的地块中作业。履带式玉米收割机的损耗率相对较高,为减损增收,现场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度。“比如垄地长100米,若有40米属于低洼湿软地块,就会用两种收割机配合着收。”于保峰说。今年,合作社托管的2万亩大田作物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记者从大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秋收期间,全市出动农业机械1.2万台(套),农作物机收率达75%以上。
机械化水平是提升秋粮收获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夯实粮食机械化技术保障和装备支撑,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并在秋季收获作业的重要时节,组织农业机械化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开展机收减损技术指导和现场答疑,实时解决疑难问题,力促“颗粒归仓”。
编辑:王天琪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扬帆——解码金砖合作行稳致远的成功之道
-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