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培训 专家给铁岭玉米单产提升支招儿
本报记者 王晓波
“以作物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旋耕、翻地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单产提升。”“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是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技术,主要针对辽北黑土地保护和土壤沙化区域……”
为推进落实国家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持续做好关键技术推广,近日,铁岭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百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培训班,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及铁岭市植保、气象等单位的专家为全市百余名农民进行了现场培训。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提升玉米单产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在昌图县大面积推广。在培训现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解宏图将这项技术分享给铁岭市的农民。
“今年,昌图县完成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221万亩,主要采用秸秆覆盖均匀行、秸秆覆盖宽窄行、秸秆覆盖二比空、秸秆覆盖条带浅旋4种技术模式。”“作为主推的二比空技术模式,就是在三行玉米地里种两行、空一行,空出的一行摆放玉米秸秆,种植的两行增加播种密度,实现亩增产10%至20%……”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今年已在昌图地区累计实施6200亩,明年计划在铁岭市大面积推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肖万欣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
“结合铁岭市的地形地势、气象条件以及目前的生产方式,将此项技术与保护性耕作中的条带耕作技术有机融合。采用平作宽窄行种植模式,通过条耕、施肥、播种和铺管一体机,将滴灌带随同底肥和口肥、种子,一次性浅埋在窄行中间3厘米至5厘米处。”“通过窄行铺设滴灌带,实现水肥精准调控;通过宽行秸秆和根茬覆盖,实现地力保育。”
除了两项关键技术,百余名农民还了解了植保、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视频学习了秸秆耙混还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智慧农业和鲜食玉米种植等技术模式。
一场培训,内容丰富,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明年要将这些关键技术应用到田间。
编辑:蒋霏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