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绽放期货之光
从“一豆独大”到万紫千红
“大商所”绽放期货之光
2024年,鸡蛋、玉米淀粉、生猪期权上市。
辽报制图 黄丽娜
本报记者 赵 雪 文并摄
说厂
以探索为“钥”,解发展之“锁”。
面对一次次发展机遇和风险考验,大连商品交易所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如今走过而立,依然茁壮。
七人公司
每一段传奇的开始总是会有些曲折。
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展览厅,一张张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从记者眼前掠过,这些光影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大商所的历史,更是中国期货的历史。
陈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3年入职大连商品交易所,曾任多个业务部门负责人。陈伟几乎是陪伴着大商所一起成长起来的。陈伟告诉记者,上世纪末,正值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随着价格双轨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政府定价逐步取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风险。此时国内部分城市开始探索创建期货交易所,以便更好发现价格、便利现货贸易。大连市背靠东北三省,是东北粮食集散中心,凭借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具备建设期货市场的条件。
199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开启筹建工作。大商所的筹备小组当年很简陋,就是从市里的物资局、粮食局、商委、体改委各抽调了几位同志,一共7个人。大家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工作,经常从早上5点工作到夜里2点。那时没有食堂,就天天吃盒饭。因为太辛苦,最后7个人走的只剩下4个人。建所的钱也没有,只能挨家挨户地找“赞助”,最终有银行同意贷款500万元。这笔钱也成为大商所建设初期的全部资金。当时的办公地点就定在大连信息中心,租了一层楼,一部分改造成办公室,一部分改造成交易大厅,所有的办公用品也都是从银行借来的。
1993年11月18日,那天,大连的雪下得沸沸扬扬,大商所成立了,先期推出了大豆、玉米、豆粕、绿豆、红小豆、大米等期货合约交易。
1993年,陈伟入职大商所那年,全所成交量3.91万手,成交额5.3亿元。回想当时,陈伟说,大商所成立之初的条件非常艰苦,这也锤炼出大商所人更坚韧的性格。
三家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大商所一派欣欣向荣。但没过多久,年轻的大商所迎来了成长中的第一次考验。作为大商所“001”号员工,大商所场外业务部专家沈英提起那段过往,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1990年至1993年,国内各地竞相批准设立交易所,当时经批准开展商品期货交易的交易所有50多家。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国内期货市场开始出现盲目发展风险频发等各种乱象。
1993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明确了期货市场“规范起步,加强立法”的原则。期货交易所是期货市场的组织者,在期货市场处于核心地位,规范整顿必须首先规范交易所。针对当时交易所泛滥、治理不完善及品种过多过滥的现象,规范整顿首先就是调整交易所的数量。
那时候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都有交易所,作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可的农产品交易所,大商所在期货市场“野蛮生长时期”和“清理整顿”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重大差错和失误,一直是交易量比较大的交易所。再加上东北是全国粮食集散地,国储粮仓丰富,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政府重视,积极支持发展。最终大商所经受住了考验,成为整顿后留下来的15家试点期货交易所之一,后来又成为仅有的三家期货交易所之一。
全球第十
在大商所交易大厅外有一排期货品种展台,展示了大商所已上市的多个期货品种。其中就有大豆的身影。而这小小的大豆对于大商所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大连作为东北大粮仓的重要港口枢纽,成为北粮南运的关键集散地。于是大商所最开始就将自身定位为立足东北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所,从大豆等东北地区重要农作物开始做起。第一轮清理整顿期货市场时,年轻的大豆期货和大商所一同经受住了考验并得以保留,1996年,我国1161.77万手的大豆期货成交量中,大商所贡献了1126.38万手,占全市场的97%。
大豆期货从此开始茁壮成长。到了2001年,大豆期货成交量占国内期货市场的76%、成交额占63%,“一豆独大”成为当时中国期货市场的一抹亮色。
2002年,证监会正式同意大商所于当年3月15日上市以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1号期货以及后续择机推出以油用大豆(主要是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2号期货。2003年9月,国际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升至1.25元/斤以上。当时,大商所赶紧给当时的黑龙江省委主要领导写了一封“关于确保种豆农民增收的紧急建议”的信,提出希望引导农民把握这次行情,把手中的大豆卖上好价钱。这件事后来还上了当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让大众对豆一期货乃至中国期货市场功能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2007年7月31日,大商所上市了首个工业品期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这是大商所从单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向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转变的第一步。
2017年3月31日,大商所成功上市国内第一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由此开启了中国商品市场既有期货又有期权的历史,也为相关产业链、各类企业、机构提供了新的避险工具。
与此同时,大商所也迈出了对外开放发展的坚实步伐。从2018年5月大商所以铁矿石期货为起点引入境外交易者,到2022年12月大豆、豆油、豆粕等大豆系列品种全面实现对外开放,至今,大商所已有11个期货、期权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实现对外开放,有14个品种面向合格境外投资者(QFI)开放交易。今年3月,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上市了挂钩大商所期货价格的豆油期货,进一步提升了大连期货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经过30多年发展,如今,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大商所的期货品种已经增加到21个、期权品种16个,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化工、钢铁原燃料期货市场,也是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2024年上半年,大商所成交量、日均持仓量分别为10.68亿手、1347.47万手,成交量位居全球衍生品市场第10位。
时光悠悠流转,大商所探索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依然在继续。这里的每一天,希望都如火焰般燃烧,不竭地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大商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永不停歇。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