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智”闯世界
创造中国机器人百余项行业第一
从0到1“智”闯世界
“新松”公司点焊机器人。
辽报制图 黄丽娜 邓婷婷
本报记者 田 勇 文并摄
说厂
产业报国,是风骨;科技创新,是基因。
新松,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只争朝夕,向上拔节。
国内叫得响,国外站得住。24年“智”造未来,新松正青春。
开拓破“荒”
9月18日上午,在沈阳新松智慧园,一辆辆运输车正整装待发,50余台移动机器人即将远赴法国。
新松公司品牌与文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哈恩晶说,这些移动机器人均由企业自主研发,将为当地企业提供整套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此次顺利拿下出口订单正得益于企业持之以恒的创新。
因为诞生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以血液里流淌着科技强国的使命;因为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所以有着天然的技术创新基因……新松公司成立24年以来,累计取得1300多项发明专利,并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不断打破技术垄断,持续填补行业空白,创造出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第一。
说到创新,说到新松公司的发展历史,就不得不说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新松。
走进沈阳新松公司办公大厅,一幅巨型画像首先映入眼帘,画像上的蒋新松戴着眼镜,神采奕奕,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手仿佛依然挥舞。
蒋新松于1931年出生,母亲借用诗词典故为其取名“新松”,寓意他能像青松那样俊秀挺拔,经受住风吹雨打,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颠沛流离的童年,让他开始懂得祖国的含义,更加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才有幸福可言,他在党的培养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自动化专业人才。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后,他更是怀着对祖国和科学无比挚爱的深厚情感,带领科学技术人员为中国机器人制造业迎来崭新的春天,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SZJ-1型示教再现机械手样机。
1997年,因突发心脏病,蒋新松院士不幸离世。2000年,新松公司在沈注册成立,取名“新松”,以纪念这位中国机器人之父。
“成立初期的新松公司,处境异常艰难。”作为新松公司成长发展的亲历者,哈恩晶说,“那时的新松像个娃娃,就是这个娃娃却以奋斗者的姿态,凭借顽强不屈的精神立足自立自强和科技创新,迅速成长为‘国内叫得响’和‘国外站得住’的高科技企业。”
硬核攻关
下笔刚劲有力,秀美雄健;字迹端庄大方,流畅自然……
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新松公司书法机器人通过智能交互,根据观众的情感期许写出流韵酣畅的书法作品,让在场观众连连拍手称奇。
从惊艳世界的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到2024央视春晚沈阳分会场舞动最美“中国红”,再到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那道中国科技“最美风景线”,新松公司在国内外接连展现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从‘0’到‘1’的难度是‘1’到‘100’的100倍。”说这句话的人叫张雷,现任新松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曾见证“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张雷说,在-15℃的室外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要与演员们的表演完美融合,即便是当下风险也很大,“是新松,也只能是新松,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啃。”
跟随着张雷的脚步,走进移动机器人装配调试车间,这里摆放着新松第一台仓储式移动机器人,以及国内锂电行业的第一台悬臂式移动机器人等产品,展示不同阶段标志性产品的同时,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缩影。
移动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其在国内应用可追溯到1990年前后。
张雷清楚地记得,那是在新松刚刚成立之际,一家汽车生产厂正在规划汽车自动生产线,但因为国外进行产品封锁,他们找到新松公司。为保质保量完成产品交付,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张雷每天都骑车到现场进行科研攻关,团队只用一年就让国内第一代移动机器人顺利上线。“彼时的中国移动机器人还处于空白阶段,此次任务也是新松公司的首次尝试。”张雷说。
新松公司此后再接再厉,相继攻克一道道“卡脖子”技术,移动机器人随之成为新松公司的拳头产品。
2002年,成功研发点焊机器人;2003年,成功开发排爆机器人;2009年,系列洁净机器人问世;2014年,大力发展数字化工厂……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积累,新松公司才敢于面对挑战,勇闯世界大市场。
“青力”智造
朝气蓬勃与富有活力,是这家企业给外人的深刻印象,也是新松公司能够飞速发展的根本所在。哈恩晶介绍,公司始终围绕人才健全制度,尤其更要给予年轻职工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在新松公司员工中,研发与创新团队达到4000余人,且平均年龄为35岁。
吕祥仁就因这项制度而受益,迅速成为新松公司核心骨干。
吕祥仁从小就对机器人感兴趣,得知新松公司“招兵买马”的消息后毅然放弃南方工作。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起,吕祥仁在公司人才制度的激励下逐步成长,目前已经担任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研究院院长,由新松推出并大获好评的工业清洁机器人“星卫来”就是他带领团队攻关的杰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新松公司,企业时刻鼓励年轻人发挥积极性,让他们在技术研发中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实现高标准的科技自主创新。
“在新松工作,有更大作为!”说这句话的人叫陈赏,有着典型的“理工男”气质,现任新松公司移动机器人产品与工程业务中心副总经理。
2014年,他在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因为看重宽松的发展环境而选择进入新松公司工作。经历两年磨砺后,他就以出色成绩成为资深工程师,不到两年又迅速成长为海外业务负责人,接着又是不到两年就成为负责海外业务的30人团队的副总经理。目前,他负责的海外移动机器人业务,已经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都成为新松公司客户。
“在新松公司,还有‘传帮带’的传统,每名新员工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师傅。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新人,让他们快速成长,获得研发的成就感。”哈恩晶紧接着说,新松公司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入融合,进而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以拓展更多新领域。
“新松公司将以科技强国、产业报国为立企之魂,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为国家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哈恩晶说。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