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有坚实底气
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有坚实底气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
陈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赵 雪 摄
本报记者 张 颖
辽宁的很多头衔都与工业相关,“共和国工业长子”“共和国工业奠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等,这些称号彰显了辽宁在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宁的工矿企业为新中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辽宁为共和国工业奠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深入解读。
辽宁工业是全国范本
辽宁日报: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先行区?
陈耀:辽宁是解放战争中较早获得解放的地区之一,1948年成立东北工业部,那时辽宁的工业生产就有计划地恢复了。当时辽宁的工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因此也为新中国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新中国工业起始于解放战争时期辽宁工业的恢复发展。辽宁工业恢复在时间上早于全国并成为全国范本,也是辽宁为新中国工业奠定基业的重要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恢复经济生产,快速寻找一条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将突破口放在东北,放在辽宁是一种必然。这与辽宁所具有的良好工业基础密不可分。
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辽宁率先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基本确立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并通过不断调整工业发展结构,形成以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为中心的区域工业布局雏形,成为20世纪上半叶欧亚大陆东缘最重要的重工业地带。
数据显示,1952年时辽宁省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产值达46.9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工业品产量创新高,占比大幅增长,奠定了辽宁工业大省的地位。
率先完成布局调整
辽宁日报:“一五”时期是辽宁工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能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哪些作用?
陈耀:我国学习苏联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跨度是从1953年到1957年。这一时期辽宁的工业贡献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并对全国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战”的156项重点工程,其中超过1/3布局在东北(共57项),东北的近一半(24项)落户在辽宁。“一五”时期,辽宁的钢铁、煤矿、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等一系列重工业获得迅速的发展。
作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在“一五”时期及后续,辽宁的钢铁产量约占全国76%。为兰新铁路铺设提供钢轨,为长江大桥架设提供巨梁,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提供钢板……大量的钢材、生铁、钢锭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在机械制造领域,沈阳的33个工厂支援了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的建设,为全国各省市地方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机械装备。此外,还崛起了全国最早的化学工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锌冶炼基地等。这些都为国家工业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影响和带动作用最突出的是工业技术和人才的输出,辽宁亦是倾尽全力。抚顺铝厂为全国培训铝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在全国的铝厂中几乎都有抚顺铝厂支援的技术骨干、管理干部和先进技术。辽宁培养的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向全国。
振兴需要新突破
辽宁日报:回望75年历程,今天如何评价当年辽宁工业发展的奠基作用?
陈耀:中国新型工业化取得的进展与成就,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奠定的坚实工业基础密不可分。中国具备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而辽宁工业发展初期所形成的工业门类是全国工业门类的雏形。
步入新时代,辽宁置身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辽宁考察调研,足迹大多留驻于工厂企业之间,足见党和国家对辽宁的高度重视。辽宁若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要在既有基础之上实现重大突破。辽宁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正是东北、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坚实底气。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