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再读沈阳
2023年11月11日《经济日报》刊发文章《正读沈阳》(沈阳发布转载了此篇稿件——【央媒看沈阳】经济日报:正读沈阳),文章里真情描述了这座城市人文情怀及其背后所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强烈的情感共鸣及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在细腻的文字间油然而生。
《正读沈阳》编发后,沈阳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沈阳分会场以一曲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冬日暖阳》,精彩呈现了这座工业城市的多元魅力。工业风与科技风的交织汇聚,东北民俗与现代风尚创意碰撞,沈阳分会场让人在冰天雪地感受到了大东北如火般的热情。
2024年央视中秋晚会,于9月17日晚8点在历史悠久的沈阳开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同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刊发《再读沈阳》——
再读沈阳
□孙潜彤
(作者系经济日报驻辽宁记者站站长)
不少沈阳人见着我说,一个城市被误读不怕,怕的是委屈一直憋着无处安放,《正读沈阳》让人泪目,因彼此触及了心内最柔软的部分。每座城都是打开的书,粗略翻翻,很难透彻了解。于是,提笔《再读沈阳》,让我与母城一遍遍款款凝望。
母城即家园,那是爱的容器。
沈阳得劲儿
父亲说,“我喜欢在这儿呆着。”喜欢这大地上的声息与造化,喜欢四季应有的模样。就说沈阳天气,少有剑走偏锋的时候,冬不凛冽,夏不湿热。
最喜秋天,抬眼望晴空,看云卷云舒、天高地迥,才知道什么是“天辽地宁”,没有一丝小家子气,敞亮得和地上的沈阳人一样一样的。一种通透排云直上,雄强浩荡,逸兴遄飞。
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
想成网红的城市估计排着队,焦虑“啥时轮到我呀”。搞策划,打广告,整词儿,都不抵沈阳仨字——“得劲儿”。“得劲儿”是内功修为,加持历史遗传。三处世界文化遗产、1500余处历史文化遗址,沧海桑田几轮回,每每在某个街巷驻足远眺的刹那,历史的车辙,重重叠叠、铿铿锵锵、爽爽朗朗地,浮展于眼前,凝固了一城的沧桑与繁华。仿佛这也不够,与“长红”城市为伴,须得相看总不厌。无需着色,红乃本色。于是,旅游专列、球迷专列满载着乌泱泱的客流飞奔而来……
何时来沈阳你都会心生惊喜,一准儿与视听盛宴喜乐舒坦撞个满怀。譬如,现场倾听郎朗。“在家乡演奏钢琴格外投入,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对家乡深沉的、特别的爱!”沈阳主场排山倒海的钟爱,每令郎朗共情动容。
这回书说的是:今夜月明人尽望,最知秋思在沈阳。
无人机绘出沈阳惊艳夜景。
中天悬明月,烟花落万家。一台中秋晚会勾起全球华人相思乡念。而炫目的背景、斑斓的舞台,此刻正在沈阳。“沈阳这块风水宝地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灵感,我们从中汲取了很多人文的、风情的、民俗的、现代的元素,来展现沈阳的人情味、烟火气、时尚风和国际范儿。”中秋晚会导演直抒胸臆,“这些天我们已经爱上这个城市,爱它的美食,幽默,烟火气。” “感谢央视翻沈阳的牌子。”中秋节前网友调侃式回应。
一年中,
央视春晚、秋晚相继握手沈阳,
沈阳殊遇何来?
有一种欢乐叫沈阳。
百馆(博物馆)之城,
书香沈阳,
文化艺术经久浸润,
得劲儿。
厚土之上,无论音乐、曲艺,无论芭蕾、杂技,名角辈出,演绎精彩,技艺高妙。若无几十年的“铁粉”与之双向奔赴,成吗?沈阳喜欢笑,喜欢搞笑。要不中国喜剧电影周咋就落户沈阳呢。“每个沈阳人都是段子手,听他们聊天就跟看小品一样……”沈阳籍喜剧人贾冰、蒋诗萌的心声类同。这种普遍的喜剧基因不仅绵延在沈阳的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表达中,也呈现于历史文化的赓续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里。故此,沈阳人的喜感不分台上台下,火爆互动,没有疏离。
“你在台上连抖了两个包袱,观众没反应,这时你就慌了。可咱沈阳的观众总是带着一种宽和的心态来听相声,对演员很包容,给时间让咱成长,心里暖乎乎的。”相声演员王宸举例,一次他到敬老院说相声,身边一位大娘突然站起来——“听你的相声,我牙都笑掉了。”没戴假牙的大娘一句化解演员尴尬。
往昔飞去今又回,“孔雀”大概也喜欢这座充满喜感和松弛感的城市吧。人口净流入,人才净增长,为啥近些年落户沈阳成了香饽饽?这座文蕴之城、欢乐之都,也是青年友好之邦。给专家办高铁卡,给人才栖居创业以舒心礼遇,暖及伴侣、子女。磁吸式沈阳以各种拥抱海纳百川,由是俊采星驰:一年间,千余博士安家,十万学子落户。
皮薄馅儿大的烧卖,鲜香四溢的火勺,所费不多却让人大快朵颐、唇齿生香。沈阳人不装,整天乐呵没有愁事,喜欢“顶流大排档”里接地气的小排面:水泥管中支桌,集装箱里吃喝,大帐篷内听歌。来了便晓得,“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是“这样沈儿”的城市,由内而外的松弛感、愉悦感,如阳光抚照自信。“得劲儿”构成沈阳之魅。
顺便说个谐音梗:
“爱”024(沈阳的电话代号)。
“2024,爱沈阳!”重拾自信的沈阳人,
浑身得劲儿。
沈阳赶劲儿
啥是赶劲儿?
那是最困难的时候有人援之以手,
那是寒风中直抵心头的温暖,
那是真朋友的肩上一拍
——“你需要,我就在”。
世上有很多面,但这一碗是——有爱的面。在沈阳鲁园劳务市场边有一家面馆,门口贴着温馨提示:如果你在沈阳没有收入,遇到困难,可以来小店,说声“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不用客气。
“这里外来务工人员多,初来乍到,谁都有一时急。”店主叫程亚娟,她说自己尝过奔波的苦,打拼的难,与一碗面比起来,给窘迫的人以尊重,“无言帮助”是更大的善意。
一次,一对从新疆来的小两口犹犹豫豫进来点了一份“单人套餐”。“我一看,一份面怎么够吃,就给他们上了两碗。”程亚娟说。略感惊讶的小两口低头吃起来,吃着吃着,泪珠啪嗒落在碗面里。
一年后,小两口带着新疆特产登门致谢,“当时我们来沈阳治病,身上的钱不够用了,无助中碰到了好心的程大姐。”
小店开张22年,有爱的面一直温暖如初,从舌尖到心窝,温暖了萍水相逢的彼此。程大姐不期受助人感谢,“只希望以后您有能力的日子里,把爱传递。”
那么多的沈阳人被小店善举打动,慕名来店里吃饭,手机支付时故意多转一些。实在拦不住,程亚娟只好把对他们的印象作为“名字”写在奖状上,记录明细,一笔笔捐款用于帮助更多的困难务工群体。小小面馆成了承载、放大温暖的地方。
善良,从心出发,与钱多钱少不挨着。在共渡疫情时艰的三年里,沈阳铁西有对“油条夫妻”,男的叫李明,女的叫王丽梅,每天推着“倒骑驴”给志愿者免费送油条、豆浆,爱心早餐累计搭进成本4万元。少有人知道,“油条夫妻”经历了怎样的口挪肚攒,连个固定的小店都租不起。
往下拉网友的留言:
泪目,有爱的面+1;
我们沈阳好吧?
我们沈阳人暖乎吧……
“扶危助困更是大家的事、社会的事。”沈阳和平新村社区负责人张明伟介绍,社区建设长者食堂,志愿者义务出工不取酬。对90岁以上老年人和特困群体,用餐免费还可送餐上门。“有的志愿者已经搬离社区,即使辗转好几趟公交车,仍坚持准时到岗。”
空中俯瞰沈阳口袋公园。
为政之要,以厚民生为心,以顺民心为本。沈阳以“民声”定“民生”,欢迎“找茬”,悉心“听劝”。“一老一幼”服务圈覆盖各个社区,兜底解民忧、纾民困,将民生的背篓扎得密实。千百片老旧小区换上新颜,千百个口袋公园推门见绿,千百条背街小巷整饬一新……外人可以说沈阳财力不厚,但怎忍说用力不够,因为,这座城已将四分之三的家底倾注民生。
没有哪座城市臻于至善,沈阳当然有许多难题待解,比如“车,总在堵途”;当然会有偶发“事件”,比如“修,总在路上”。不明就里的“地域黑”,以一眚而掩大德,这种来去忽焉的喧嚣也不必往心里去,是不?
毕竟,更多实地来瞧的人,由衷地赞叹沈阳“真是宝藏城市”。而我眼中,真的宝藏是这儿的人。
沈阳有劲儿
沈阳工业的臂膀,有劲儿,为共和国装备“铸盾砺剑”,举起过中国制造千余个首创。尔今,沈阳依旧标准“型男”,襟开胸伟,性悍气高。然而,怀疑的声响,却未止歇。所谓“经济不行,说出龙叫唤来也不行”云云。
沈阳是不是“一车独大”产业单一?是不是工业老迈传统式微?别忙下定论,来本月举办的制博会看看吧,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坐坐吧。
一个貌美如花的机器人既可轻歌曼舞又能与观者无碍交流;全球首架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这儿交付;90岁的沈鼓集团插上了工业互联网的翅膀,应用智能系统腾“云”驾“物”……
大国重器凸显“沈阳砝码”。
且不论大国重器上天入地,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10大产业集群,“新质沈阳”可圈可点;低空经济、储能装备等未来产业接续发力,释放“沈阳后劲”的“胜负手”。沈阳GDP增速持续9个季度高于全国、全省,“有含金量”的指标——财政收入,今年前7个月沈阳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榜首。一个个透着暖意的数据,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场景,汇成沈阳经济持续向好的云奔潮涌。
观察沈阳,既要看“体魄”,也要看“魂魄”。过去一年间,沈阳闯出两匹“独角兽”!“十月稻田”“沈阳微控”填补了辽宁“独角兽”企业空白。“零的突破”背后是“蚂蚁雄兵”在崛起,沈阳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总数超过2.4万家,增速、质量、总量,坐稳坐实“东北一哥”。
这是上下同欲奋战不怠的必然结果,这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生动诠释。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如果用表情包描摹沈阳人,那么,一定是振兴争先的奔跑者姿态。近年来,中央支持的政策“含金量”与沈阳主动作为的“工作量”,聚焦一处,育成合力,落脚在发展的“实物量”。自强是奔跑者的起点,奋斗是奔跑者的肖像。且看激发内生动力源的沈阳“三有”——有了硬作风,有了硬目标,有了硬招法。沈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干劲,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经济活了,人气旺了,人才多了”。
和“自己比”,跑得是挺快,关键是敢不敢同标兵比。沈阳人清醒地认识问题所在、短板所在。同发达城市比,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块头不大”仍是沈阳的“短板”。同时,高质量发展倚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量较小,科技创新支撑力引领力还不强。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所有的“短板”都是奋力赶超的“潜力板”。伴随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的密集鼓点,沈阳正处于使命在肩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一篙松劲退千寻。奔跑者沈阳,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长跑。
眷恋家园,亲近母城,才能热爱祖国。如同“浪花”和“海”的关系——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快乐
愿得此身长报国。国庆前夕,一首创作发端于沈阳的真切告白——《我和我的祖国》,正在沈阳的街巷不断响起,飞跃每一座高山,跨越每一条河,激荡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弦和声。
“我们乐见家乡的美,愿意成就祖国的好。”接触到的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沈阳人,原本那么的一往情深。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