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医精神” 培养仁心医者
中国医科大学
赓续“红医精神” 培养仁心医者
中国医科大学校园。
中国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公众号
中国医科大学公众号
学校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学校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1940年9月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获批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成长所需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3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8个。
2024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专业为28个,大多数本科招生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两个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在临床医学专业方面,学校将其区分为临床医学、“红医班”“5+3”一体化、“5+3”一体化(儿科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5个方向,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成长所需。
学校于2012年开设临床医学(实验班),为全面创新高端拔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传承独具的“红医精神”办学特色,临床医学(实验班)于2018年更名为临床医学(红医班)。依托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雄厚的办学实力,建立了全新的、国际领先的一体化高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医学本科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完成“本博”连读一体化培养,堪称学校的“王牌专业”。按学校规定,符合临床医学(红医班)推荐免试研究生标准者,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批准,可以继续进行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颁发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博士学位。
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依托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9年获批成为我国检验领域唯一的“医学检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级平台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培养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为了回答好这一问题,多年来,中国医科大学始终专注目标,深入探索。
不断精进,终有所成。中国医科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效显著。2023年,学校新增3个国家和部委级平台。同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7项,其中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十四五”时期该项目零的突破;连续两年在世界顶级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临床研究成果;最高科研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亿元。
优质平台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中国医科大学在辽宁省的录取分数相对比较稳定,不同类型的专业分差相对来讲较大。作为学校的王牌专业,临床医学(红医班)2023年的最低录取分数是662分,位次是1431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是537分,位次是29265名。
加强国际合作用好海外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实施“全球合作网络优化建设”计划,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与20个国家116个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合作平台,成员扩展至24个国家92家单位,该平台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是由高校发起的非政府合作平台唯一成果。获批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医学教育合作平台”。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2个,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5项,国家级外专项目7项。完成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连续六年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两个,分别是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都是计划内招生,是由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设立,于2014年开始招生。双方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引进女王大学课程及师资,在中国境内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培养有国际水准的专门本科人才。
多种方式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国医科大学从2009年起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课时从大一贯穿至大三,覆盖全体本科专业,同时将职业发展咨询 工作作为课程的外延和有力补充。
创业方面,学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比赛为引领、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此同时,整合校内各专业实验室、技能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形成面向全体本科生日常开放的创新创业实践协调平台。依托学科优势与专业实际,联合附属医院、校友企业等积极构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多年来,中国医科大学积极参加全国各类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唯一“最佳公益奖”、奖项总数辽宁第一,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得辽宁首个金奖;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列全国高校第十、辽宁第一,连续两届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链接
师资力量雄厚
中国医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4人、特岗学者3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海外“优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
■ 联系方式
学校招生咨询电话:
024-31939069
学校网址:
https://www.cmu.edu.cn/
招生咨询邮箱:
bkzsb@cmu.edu.cn
学校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
邮政编码:110122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