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综述
风华正茂,青春正盛。资料片
大学生在阅览室认真学习。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本报记者 明绍庚 王 月 白 昊
核心提示
9个学科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牵头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33项……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教育投入、一项项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一批批顶尖人才的培养使用,建设教育强省,辽宁以基础之牢、优势之多、潜力之大,正在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建设教育强省,龙头是高等教育。当前,全省高校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公平优质的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学子的成长成才路。
辽宁振兴,教育先行。振兴中的辽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依靠人才;振兴中的辽宁,也为各类人才扎根辽宁、大展身手提供了难得机遇。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造新时代“六地”,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奋斗!在辽高校和广大学子,加油!
规模之大 科教资源基础和优势得天独厚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辽宁科教资源富集,大学大院大所众多,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有普通高校114所,高校现有两院院士25人,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2023年,我省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5项,获资助资金5.62亿元;我省新增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近2.5亿元,增长4.9%,为全国增幅最高省份之一。
厚植沃土,萃就精华。近年来,我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高等教育进入聚焦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目前,全省有本科院校64所,研究生培养高校37所,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个学科专业门类;有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等博士学位授权点1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30个;设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437个专业种类、2638个专业布点,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15个;高职专科院校50所,专业涵盖除公安与司法外的18个专业大类,设有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373个专业种类、1715个专业布点。全省有普通高校在校生133.3万人。
高位布局谋篇,政策引领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辽宁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动我省与教育部及清华、北大等20余所高水平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强化人才交流培养,开辟建设教育强省新赛道,夯实科教资源优势,高等教育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沈阳化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一批省内高校与清华大学参与合作的科研、教学项目正在火热开展。今年5月,清华大学教授“辽宁行”活动持续推进,一批清华大学教授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调研考察,在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各单位与清华大学已开展合作83项、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33项,涉及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多个领域。
依托产业基础深厚、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我省不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提升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好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支持东北大学建设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支持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建设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加快布局,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97所,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7门;举办首届“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2023年,全省高校转化科技成果7638项,转化合同金额40.26亿元;我省牵头筹建国家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连金普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教育“一体两翼”深化发展……高等教育战线正源源不断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教人才支撑。
实力之强 学科建设成果丰硕殷实
学科水平是体现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强特色、创一流的进程中,辽宁建设成果丰硕,奋进步履不停。
全省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优化学科布局。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4所高校的7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9个学科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9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6个学科建设水平达到全国前列,其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东北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达到全国顶尖水平。
一门门“金课”在不断打磨中趋于完美,一所所高校在砥砺奋进中成果颇丰,随着我省高等教育的“家底”更加殷实,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年初,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成立,聚焦航天、航空、航海、石化行业国家战略需求,打通人才供需两端,培养关键领域紧缺人才,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5月31日,朝阳师范学院获批设立,辽宁新增一所本科院校,首批6个本科专业从2024年秋季开始招生,让全省高等教育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高校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103门,扎实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的支撑力、贡献力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聚焦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我省积极在前沿和交叉领域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振兴发展能力。
聚焦前沿和交叉领域,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医学攻关、生物育种等领域,建设一批交叉学科和特色二级学科,建成国家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单位等一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
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性评价……在我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聚焦内涵建设,不断重塑职业教育教学形态,加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增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等紧缺专业布点81个,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虚拟仿真实训项目426个,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3004项,校企联合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
质量之高 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全面跃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省高等教育坚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提供成长进步的无限机遇,让人才第一资源更优质,让创新第一动力更强劲,源源不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人才。
为实现人才全面成长成才,我省高校肩负起统筹“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责任。数字赋能校际协同,加强人才高质量供给,遴选首批省级示范性高校虚拟教研室60个、建设试点153个,开设跨校修读本科课程4200余门次、修读学生29万余人次,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覆盖面。
服务振兴发展,因地制宜扩大需求,我省持续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人才培养;我省多措并举让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努力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
在成才平台上精准布局、在留才生态上精准服务。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制定实施《“兴辽英才”服务保障政策和配套细则》,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出台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措施15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政策20条……近年来,我省实施的系列举措让高校各级各类人才成长有扶持、待遇有保障、做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2023年,应届毕业生省内就业23.8万人,同比增加1.5万人,人才吸引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学生在校时到企业进行深度学习,毕业可以直接上岗。”前不久,大连金普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该联合体成员单位、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建军介绍,该公司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投资1.2亿元打造辽宁省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岗位2800余个,已产出研究成果31个。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我省组建石油化工、机器人、船舶、航空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连金普新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现有617家院校、企业加入联合体和共同体,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02个、实习实训基地555所,对接项目127项,全面服务辽宁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波澜壮阔启新程,策马扬鞭新时代。当前,辽宁已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必将成为机遇无限的求学创业热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在辽宁,青年学子必将大展宏图、未来可期。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