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着力打造“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用好自然生态资源
铁岭着力打造“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
2023年12月2日,大型村歌竞演活动——“乡村超级碗”在莲花湖湿地公园拉开大幕。本报特约记者 桂铁军 摄
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全新升级的铁岭大剧院重新开业。李洪舸 摄
2023年4月27日,“铁岭·最快乐”网红铁岭文旅美食促消费系列活动在凡河新区钻石广场开幕。本报特约记者 李林锋 摄
核心提示
铁岭市强化对标意识和担当精神,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中谋划推进,立足实际,提出了建设“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节点型现代物流陆港基地”的目标任务。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铁岭市抢抓东北冰雪旅游火爆出圈的机遇,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围绕“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围绕吸引人流、汇聚人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理清思路 把网络流量变成发展增量
我省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推动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位于松辽平原中段的铁岭市,东依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西部奔腾不息的辽河穿越千里沃野,因适合人居,逐渐形成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渔猎文化交汇融合的文化肌理。
作为“网红城市”,铁岭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很多人未曾到过铁岭,却通过文艺作品、网络平台与铁岭相识。有人对这座“较大城市”持有几分亲近感,有人对“宇宙的尽头”心怀向往。
然而,铁岭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有让人羡慕的知名度,文旅产业却始终身处困局。因为缺少高品质的文旅消费场景,铁岭不仅无法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没能打造出让外地游客到这里停留一下的特色和细节。
破局而立,才能向新而生。
如何把知名度变成实实在在的人流,如何把网络流量变成发展的增量,专家学者围绕文旅产业的发展不断交流和碰撞;怎样把对“较大城市”的亲近感变成亲身体验,怎样把对“宇宙的尽头”的向往变成前往,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最终,思考和探索交汇在打造“快乐文化”的发展思路上。
去年2月,铁岭市社科联邀请国内著名社科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铁岭召开了一场以“铁岭快乐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
交流会上,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更加坚定了铁岭市推动快乐文化繁荣发展的决心。铁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雷说:“会后,我们在给市委的建议中提出,要把‘快乐文化之都’作为铁岭最主要的城市品牌予以打造,提升铁岭快乐文化文艺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铁岭快乐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2023年4月27日,辽宁省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暨“铁岭·最快乐”网红铁岭文旅美食促消费系列活动在凡河新区钻石广场开幕,铁岭市正式打出了“快乐文化”这张牌。请来百名网络主播,在活动现场以直播引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组织本地歌手演员,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天天进行演出,把美食节办成音乐节。这场体验式、互动式的促消费活动,聚人气、增活力,带动消费市场迅速升温。
“五一”期间文旅市场的积极反馈,让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底气。
抢抓机遇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023年,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各大景区景点、各地的文博馆、烟火气升腾的城市街区、能亲近自然的城市周边,到处人潮涌动。
人流的方向,就是发展的方向。当文旅消费从景点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变,文化游、乡村游、自驾游、主题游等纷纷成为热门选择时,铁岭市迎来了发展机遇。
2023年6月,在全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上,省委提出,要深刻认识、精准把握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机遇,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省委部署方向明确、路径清晰,铁岭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迅速行动。
抓布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入实施旅游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构建城乡全域全季全时的“东山中城西水”旅游发展新格局。
抓特色,深耕“快乐铁岭”品牌,塑造更多彰显城市形象的文旅IP,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旅游项目。
抓场景,打造地方菜谱、特色小吃、非遗美食,加快构建住宿产品体系,完善旅游交通网,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互动性强的娱乐产品,推出一批体现铁岭风情、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商品,将“诗”和“远方”的美好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文旅场景。
抓产业,靶向聚力、攻坚克难,引育优质文旅项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强文旅产业链条,强化“文旅+”的拉动力、聚合力和提升力。
抓环境,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贴心为民的服务环境、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文化品质。
明确目标任务后,铁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组织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要活动。举办第11届荷花文化旅游节、首届电音节、湿地半程马拉松,组织首届银冈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完成全域旅游手绘导览图、推荐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培育研学基地、引导村民投资兴办民宿。
面对文化游、乡村游、自驾游、主题游等消费新热点,铁岭市围绕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做了大量打基础、优服务的工作。特别是铁岭文旅的几个支点性项目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停滞多年的铁岭大剧院重新开工,银冈书院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莲花湖湿地公园实现了全新升级。
精准突破 文旅消费向休闲体验转变
“今年春节期间,全新升级的铁岭大剧院正式开业,初一到初八连演8场,场场爆满。正月十五,由铁岭承办的2024年辽宁首届乡村喜剧晚会正式播出,观众和网友好评如潮。”这样的春节假期成绩单,让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周野难掩兴奋。8天时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7.9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7%;实现旅游总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233%。比成绩更让人兴奋的是,铁岭文旅在这个春节终于触摸到了产业发展的脉动。
“铁岭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快乐文化名声在外。今年春节,我们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重点打造铁岭大剧院和乡村喜剧晚会两个文旅产品,让铁岭的快乐文化可感可及。”周野说。
去年11月,省委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后,铁岭市聚焦辽宁所需、振兴所系、铁岭所能、未来所向,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建设“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的目标任务。
随后,各地各部门突出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迅速行动。
按照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资源,发展以二人转和小品小戏为代表的演艺娱乐相关产业,打造“最东北”演艺街区的要求,文旅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可视听、可参与、可体验的产品。去年12月,“快手乡村超级碗”铁岭站隆重开赛,来自8个村落的数百位歌者齐聚铁岭莲花湿地草坪广场;1月,第十四届国际蒸汽机车旅游推广季开幕,满载着记忆的蒸汽机车从调兵山站缓缓驶出;2月,面貌一新的铁岭大剧院盛大开业,在因盛产快乐而闻名的铁岭,重启“快乐生产线”。
围绕用好山水、冰雪、文体、康养、书画、农村等资源,促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各县(市)区也纷纷行动起来。铁岭县熊官屯镇熊官屯村,以画为媒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银州区把龙山乡七里村的8家铁锅炖店铺打包推出,吸引游客体验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美食;铁岭县把大青水库的冰面打造成集吃住玩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基地,游客可以在光伏板下观冬捕、吃火锅。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铁岭市抢抓东北旅游火爆出圈的机遇,精准把握文旅消费向休闲体验转变的新趋势,务实功、出实招,全力打造“快乐文化”体验项目。特别是铁岭大剧院和乡村喜剧晚会两个重点项目,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精准突破,让游客和网友实实在在体验到了铁岭的快乐文化。
创新发展 全力打造快乐旅游目的地
依托“快乐”的城市符号,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推动文旅市场火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文旅经济旺起来,是铁岭调结构、促升级、谋突破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铁岭形象的重要窗口。一年来,铁岭市从顶层设计入手,从狠抓落实做起,找准发力点、抢抓机遇期、明确突破口,文旅产业实现了优化布局、提质升级。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安排,2024年,铁岭市将从营造场景、丰富业态两个方面发力,全力打造快乐文化创造基地和快乐旅游目的地城市。一方面,要繁荣曲艺市场,营造城市文化新场景;一方面要整合各地区小品小戏、二人转、书画、东北民俗等资源,加快发展露营、民宿、冰雪等旅游业态,促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
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就要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动文旅产业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在辽宁首届乡村喜剧晚会的筹办中,铁岭市就是以“全市一盘棋,办好一件事”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全程参与晚会筹办的李雷说:“铁岭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推出这台晚会,并在两天时间取得了相关直播总触达人次超1.02亿次,相关视频在新媒体端播放量超10亿次的佳绩,这背后是精心谋划、借势而行的科学思路,是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铁岭精神,是马上就办、雷厉风行的铁岭速度。在市委的谋划部署下,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形成了最大的合力。”
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还要突出创新驱动,结合铁岭实际,实实在在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铁岭大剧院火了,紧随其后的就是门票不够卖、演员不够用等现实问题。对此,铁岭市文旅局正在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可以打造更多的演艺场景,推动铁岭大剧院、开原大剧院、昌图大剧院形成联动,并加速培育一些“小而美”“小而精”的演艺新空间;可以引进脱口秀、相声、传统戏法等优秀节目;甚至还可以邀请辽芭、辽艺、辽歌等省级团体来铁岭演出……
文旅产业关联性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主要领导组织推进,需要各级文旅部门创新工作方法,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铁岭市已经找到了发力点和突破口,接下来就要按照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的部署,围绕建设“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的目标,抓要素保障、抓宣传推介、抓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出亮点、干出成效。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