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 |新华社:沈阳文旅“长红”始于“听劝”,不止“听劝”
1月18日,沈阳市文旅局局长刘克斌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一条消息,“听劝,沈阳站站改回来啦!小伙伴们可以打卡啦。”不少网民留言:沈阳真“听劝”!

事件要从一位网民对刘克斌的留言说起。她称自己去沈阳网红地点——地铁“沈阳站站”打卡,却发现站牌已改成了“沈阳站”,希望能改回原来“可爱风”的站名。
“听劝”是沈阳文旅持续性火爆背后的关键词。游客反馈没地方寄存行李箱,沈阳“马上安排”;游客说辽宁省博物馆游览的人太多,休息座位不够,沈阳“立马加量”;游客希望沈阳西塔特色街过年期间正常营业,沈阳“抓紧协调”。
不止一次地“听劝”,让沈阳文旅快速激发出大流量。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沈阳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4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7%。
沈阳旅游的火,始于“听劝”,却不止“听劝”。沈阳正用真诚和热情,让人们因“听劝”对这座城市产生的新鲜感,深化成一种持续性的内生动力。
“听劝”在眼里。沈阳推陈出新,不断打造独特IP。1月18日晚,沈阳老北市景区全新升级的“龙行龘龘,凤舞九天”大秀再次上演。“我们一直在探索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创新。”老北市景区商业重构项目负责人张远义说,“凤凰飞天”火了,我们就对这个强IP项目继续升级,突破技术瓶颈,让30米长的实体巨龙“一飞冲天”。
“听劝”在心底。沈阳真诚待客,练好文旅服务“内功”。流量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扎实“内功”,不免陷入“越热凉得越快”的窘境。17日,沈阳市皇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14个“马上办”热线电话,其中13个是市场监管所所长的手机号,一键直连“管事人”,24小时在岗为消费者“撑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听劝”有底气。沈阳全城一心,释放出热情和善意:市民自发组织志愿车队,免费接送外地游客;部分餐厅为外地游客赠送免费特色菜;机场送毛巾、故宫送糖葫芦……花样频出,主打“宠粉”。
“听劝”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面对高峰客流,旅游服务很难做到完美无缺,因此,这就需要地方文旅部门的正确态度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展现不摆架子、不端着的服务姿态,将游客当成“文旅体验官”“问题监督者”,用真诚的态度解决“真问题”。
文旅“长红”,绝不囿于几篇笔记、几则意见,而是要转变城市管理思路,小到地铁站的命名,大到城市公共规则的制定,都需要尊重民意。正如刘克斌所说:“只有把游客放在手心里,游客才能把这座城市放在心坎上。”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