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探地下 卫星管河湖 沈阳以科技赋能保护用水环境安全
本报讯 记者金晓玲报道 继成功引入空洞探测设备破解违法用水行为取证难之后,今年年底前,卫星监测服务也有望应用于水环境执法工作中。11月13日,记者从沈阳市水务综合行政执法队获悉,沈阳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应用这两项技术,通过科技赋能,为持续构建安全有序的用水环境提供支撑。
针对水资源盗采盗用违法行为隐蔽性强、破拆取证难,且易对执法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难题,执法队几经调研,于去年引入5台空洞探测设备。据介绍,该设备通过探地雷达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探测深度可达60米,十几分钟即可完成一处点位的探测操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果,实现了执法勘察检验新的突破,保障了线索提供者、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执法队与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合作,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督、卫星数据监测、网上执法流程审核等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具有内部监督审核、合议会议召集记录、信息化转存等功能的沈阳市水务综合执法网上办公系统已投入使用;以执法记录为中心,可实现即时性取证上传、存储、审核、调度的综合信息系统正在筹建;卫星监测服务已形成建设方案,预计年内启动应用。届时,通过卫星获取影像,在电脑系统中进行识别对比,执法人员可以更及时地锁定可疑点,有效提升涉水执法监督工作的源头治理水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保障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
年初至今,执法队共排查本级涉案线索382项,立案调查数量为去年全年的355%;水务执法效能全面提升,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168.09万元;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持续简化证据材料取得程序,协助违法行为人依法办理取水、排水许可及涉河审批42件。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