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大 奋进长歌 响应国家号召 锻造五四煤精神
在东北大学采矿学馆门前矗立着这样一块刻有“感恩”的石雕。2015年11月27日,数十名已入耄耋之年的54煤校友荣归母校,为学校捐赠了这块寄托着54煤校友对母校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的“感恩石”。
“感恩石”捐赠仪式合影
在东北大学的历史中,54煤是一个具有着特殊意义的集体,从这个集体中走出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0余位大学教授、60余位总工程师,他们为国家采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一群热血青年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彼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亟需建设;彼时的中国青年,像刚挣脱了牢笼的鸟儿,对建设美丽的新中国充满了憧憬、向往与力量。
“国家百废待兴,但必须地质、采矿先行!否则其他的什么行业都干不了。”在结束3个月的政治学习后,正当大家都在憧憬着如何攻读自己喜爱的专业时,林干副校长向大家作动员报告,号召大家转去学习祖国最需要而人才最紧缺的采煤专业。
煤矿俗称“四块石头夹块肉”,采煤这样的专业,又脏又累,成天见不到阳光,关键还不安全。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明知专业困难艰苦,但面对党和国家的需要,这106名同学依旧毅然“为国转系”,选择了采煤这个“艰苦专业”。王友佳同学说:“我原来报的是化工系,对于江浙的南方学生来说,采矿太陌生了,甚至还有种恐惧感。但经过政治学习后,怕苦怕累的思想早就不存在了,既然国家需要,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转到采矿系,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后来王友佳成为中国东煤企业集团的总工程师,用执着与坚守为我国煤炭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集体中还有10位英姿勃发的女同学。“采矿业一直是男性的天下,我们将是新中国第一代的女采煤工程师。解放了,男同志能干的事,我们女同志也能干!”就这样,她们热血沸腾纷纷转入到采煤专业,成为我国第一批“入地”的女性高级技术人员,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新中国的成立让每一个人欢欣鼓舞,大家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投入到为祖国繁荣的建设中。
“五四煤”班的同学都把自己日益增长的爱国热情都转化到了课程学习上,无一人不争先恐后地将学好本领视为最重要的头等任务。他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抓紧学习,绝大多数大学四年的寒暑假都没有回过一次家。
“五四煤”同学在进行论文答辩
学习采煤专业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下井实习的时候,上了一个班也未把眼打完,却累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架。506凿岩机很重,打顶眼时用手抬不住,只能用头顶着,另一个人扶着,第三个人推着,压气机一开,三个人同时抖着。机器的噪声也是满耳灌着,上井之后脑袋里还嗡嗡地叫。”王家琛回忆说。
“向祖国汇报成绩,绝不允许任何一位同学掉队”,这是“五四煤”班从入学初就喊出的口号。有一次考试,一位同学的电工课只有“及格”成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十分着急,后来电工课的课代表用几个月的时间给他讲了三遍,他的成绩才上去。
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1954年4月,东北工学院召开了一个鲜有的表彰大会。全校师生席地而坐,共同听校长宣读了《关于介绍54采煤甲乙两班学习经验的通令》。有了强大的爱国精神支撑,政治、业务双过硬的54煤很快就成为了全校学习的先进典型。
“五四煤”学习文件
就这样,这群充满使命感的青年不断地进步与成长。他们人人追求进步,个个追求入团入党。在“54煤”革命的熔炉和摇篮中愈发坚定,都树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
即将毕业的“五四煤”同学邀请优秀毕业生介绍工作经验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54煤”的同学们于1954年7月29日结束了大学生活,各自怀揣着理想抱负走出了校门,争相到环境最艰苦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
一个人该以什么样姿态回应青春?“54煤”用他们的一生给出了答案。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隧道,“54煤”如同星星之火,投身建设祖国的伟大浪潮中,在各行各业扎根、开花、结果,为国家建设发展和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在106名同学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司局级干部12名;教授2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7名;教授级高工14名、高工24名;高级讲师2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东北工学院原党委书记费寿林、著名岩石专家徐小荷、东北大学第一位女博导林韵梅、科技哲学泰斗陈昌曙等一批杰出人才,他们都是“54煤”精神的缩影,而“54煤”也只是东大人敢为人先、实干报国的一个缩影。
采矿系教师介绍“五四煤”学习经验
“五四煤”班的同学们不仅具有为国学习、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坚强品格,更充分展现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国转系、献身矿业的奉献精神,心怀希望、向阳而生的乐观精神和饮水思源、感恩母校的感恩精神,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五四煤”精神。
如今,“54煤”的前辈们渐渐老去,而承载着“54煤”宝贵精神财富的感恩石留在了东北大学,它坐观着东北大学的飞速发展,也激励着一代代东大学子自强不息,砥砺前行,为国奋斗。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