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抗美援朝②:寻找“史文财”
这是一波催泪弹!来自70多年前的《东北日报》。从1951年3月份开始,在老报纸的广告栏中,一批又一批的“军属寻人名单”陆续出现,总会在不经意间令人破防。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些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陆续还乡,尚未还乡或未与家人取得联系者去了哪里呢?多半已经入朝参战,所以,这份军属寻人名单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上了战场的志愿军战士。

这是一则来自老父亲的讯息,刊登于1953年9月18日《东北日报》的“军属寻人名单”第一列。“王德逊,你父王占科由山东前来本部看你,希你速来信。”通信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字信箱第一六一〇号三排十三班。久久等不到孩子的来信,老父亲千里迢迢,从山东到辽东,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志愿军部队,只希望能够找到孩子的一点消息。
从1951年3月至1953年底,近200份、上万条军属寻人启事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中。这一条条短短的寻人讯息,就像是放入大海的漂流瓶,不知何时能有回应。这些军属是否找回了他们的亲人,是否得到了亲人的音讯?如果没能找回来,70年后的今天,他们是否还在期盼着亲人回家?

这是一声来自母亲的呼唤,刊登于1953年10月28日的《东北日报》。被寻者“史文财”,家住辽东省西安县的德凤村,寻人者那一栏写着“你母找”三个字。可以想象,史文财的母亲没有直接去登记,而是托熟人把消息递到部队。可是传消息的人却不知道她的名字,索性写下“你母找”,乍一看,像不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记者开始了寻找。沈阳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墙上,我们找到了“史文才”这个名字,“财”与“才”一字之差,我们多么希望不是一个人啊。于是,我们又根据辽东省西安县德凤村这个地名寻找。辽东省西安县现为吉林省东辽县,我们联系到了东辽县泉太镇党委书记韩鹏和东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朱治媛,经过他们确认,“史文财”就是英名墙上的“史文才”。





也就是说,1953年10月28日,孩子牺牲至少一年了,母亲还在盼着儿子回家。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