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公共停车位20425个化解停车难 老年人助餐点月均服务28万人次
沈阳发布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果
扩容公共停车位20425个化解停车难 老年人助餐点月均服务28万人次
8月10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民政局、市房产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管领导作新闻发布。
打造300个老年人助餐点
今年以来,沈阳市在全市13个区县(市)快速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共建。截至7月30日,已开设老年人助餐点307个,超时序完成全年300个助餐点的工作指标,月均提供服务达28万人次。目前,约75%的助餐点实现微利,其他助餐点由于刚起步运营,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中。
根据计划,2024年全市助餐点扩面至700个,至2025年将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社区全覆盖,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助餐服务需求。
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老年人助餐点就餐,均能享受运营方给予的针对老年人的不同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特困分散供养、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可享受困难老年人就餐补贴,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天补助2餐,每餐补助2元。沈阳市民政局与支付宝公司合作搭建统一结算平台,实现助餐服务人次、服务人群的实时分析,符合补助政策的可自动识别、费用立减。
助餐点中设置厨房具备现场加工能力的长者食堂59家、由养老机构开放机构食堂的126家、通过中央厨房等实现配餐服务的助餐站99家,其余类型助餐点23家。我们鼓励助餐点在保障老年人尤其是困难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为社区其他居民、周边企业、机构提供餐食服务,配售预制菜、农副产品、开展小区团购等,探索可持续经验模式。
年内建成“百馆之城”
上半年,沈阳市文旅局以“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山水沈阳”为主线,精心策划、创意举办了“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之“春天花正开”五一假日文旅消费嘉年华活动,推出了八大主题活动、百个文旅场景、千万惠民礼包及10条市内经典旅游线路、10条乡村旅游线路、10条沈阳都市圈旅游线路;以游客为中心,策划举办了“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之“夏日享清凉”文旅活动,推出六大主题,200余项活动、10条沈阳夏季旅游精品线路、25条沈阳都市圈夏季旅游线路,同时,配套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今夏,近16万名即将来沈阳的高校就读的大学生,收到了沈阳市文旅局发出的“致追梦的你”文创贺信和免费参观联票,邀请新生及其家长免费游览故宫、世博园等5个重点景区。这5个景区门票价值219元,一家三口一起游玩就是免去了657元。市文旅局还将开展大学生游沈阳活动,评选大学生文旅推荐官等活动,为大学生们送上更多福利。下半年沈阳还将持续打造“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文旅品牌。策划推出“秋天情更浓”、“冬日雪暖阳”等市民、游客喜爱的、参与度高的旅游惠民活动。持续组织文博场馆服务活动。发挥沈阳都市圈博物馆联盟作用,开展《百年肇新》瓷器展览;12月底前,公布第三批25家开放的文博场馆名单,使全市开放的文博场馆总量达到100家。
供热企业
连续两年不合格将被清退
今年,全市计划“三修”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维修锅炉338台,维修换热器、循环泵等设备2.1万台、环保设备812台。目前,“三修”和重点区域整改工作已完成计划的89%,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计划实施楼道整治小区814个,涉及12246栋楼。目前,已完成604个小区,9709栋的楼道整治工作,占计划整治楼栋的79.3%,预计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
市房产局对上一采暖期供热诉求台账全面梳理、分类施策,通过组织供热企业加强供热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和上门走访维修、帮助用户增加散热器及改造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等方式进行整改。同时,组织相关供热企业对上一采暖期诉求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用户诉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供热诉求重点整治工作已走访4293户,入户解决问题1180个,预计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
为了提高供热质量,市房产局细化完善了供热企业评估考核细则,从供热质量、规范服务、智能管理、安全生产、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将供热企业评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对连续2年不合格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清退。
沈水之阳三千园目标年内实现
沈阳从2021年就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始探索口袋公园建设,主要是围绕街边、街角、街心这些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当年建成了1070座。2022年又建成了1000座,初步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愿景。
今年是沈水之阳三千园的收官之年,还要再建设1000座,目前已经完成了495座。
口袋公园建设,对标上海、广州等绿化先进城市,邀请同济大学、北林地景等国内知名团队参与设计,做到“无高标准设计不开工”。在规划布局方面,紧抓设计“牛鼻子”,注重城园融合,突出“园路一体”“两优先两贯通两分离”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兼顾贴近性、生态性、实用性、景观性等要求,实行生态景观林带、口袋公园、综合配套设施一体化设计。在植物景观方面,突出北方地域特色,注重多树种科学合理搭配,以水曲柳、五角枫、丁香等乡土植物为主、点缀油松、爬地柏等常绿树和造型树,体现了北方地区疏朗大气的自然特色风貌。在文化植入方面,围绕“以文化城”,将绿化景观与文化元素紧密结合,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相统一,深入挖掘沈阳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英雄城市、劳模精神、两邻理念、廉洁文化等多种元素,通过设置文化墙、雕塑、主题场景等焕发出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彰显了沈阳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
扩容公共停车泊位20425个
截至目前,沈阳市围绕增量建设、存量盘活等工作举措,累计扩容公共停车泊位20425个,超额完成全年2万个泊位工作目标。着力缓解“停车难”。
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限时开放方面。截至目前,市、区两级66家行政事业单位专有停车场已实现对外限时开放,开放泊位4818个;停车场均设置专用标牌及指引标识,泊位信息接入“好停车”场景平台,缓解周边老旧小区停车矛盾。通过降低人防工程使用费促进泊位盘活。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盘活人防工程36项、面积22.5万平方米、泊位5638个。统筹考虑建设条件、停车需求等因素,累计建成51处闲置地块临时停车场,新增9969个泊位,缓解热点区域停车矛盾。全力推进世纪大厦P+R、国际软件园等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工程,计划年底前建成使用。建成后将新增340个公交车泊位、4559个小汽车泊位。
推进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建设。采取集约用地理念,我市推出首批复合式立体停车楼项目,地面作为公交车停车场,地上、地下建设多层小汽车停车楼。项目建成后,将提供340余个公交车泊位,满足30余条公交线路停车需求,进一步缓解公交占路停车带来的扰民难题;同步新增4559个小汽车泊位,填补停车缺口,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核心区公共停车场一期项目。在三甲医院、集中办公区、老旧小区、重点商圈、中小学等市民停车诉求集中的热点区域内,谋划20处公共停车场、新增约1万个公共泊位。该项目已录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两部委项目库,争取国家专项债资金支持。
今年继续实施快速路二期、工农桥改造、打通断头路、街路更新、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从完善快速路体系、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行能力、畅通微循环4个维度出发,持续优化出行环境,着力缓解“行车堵”。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