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记忆|那些印刻在泛黄纸张里的轰轰烈烈 71本地方志记录的抗美援朝运动
本报记者 张晓丽
从1950年至1953年,近三年的抗美援朝运动堪称辽宁地区人民心头的头等大事,它渗透到了生产、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辽宁地区各市、县(区)的地方志会怎样记录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呢?
翻开一部部厚厚的地方志,泛黄的纸张中,有的县开辟“支援抗美援朝”专题介绍,有的县在大事记中记录每一次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由于当时的辽宁地区大致分为辽东省、辽西省、沈阳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县一级的划分在70多年间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查阅的县(区)志为71本。经过半个多月对这些地方志的翻阅、抄录,记者渐渐找到了规律,在大事记、宣传、总工会、妇联、军事、民政、卫生、教育、人物等条目下,均能够找到关于抗美援朝的记录。
作为大后方的前方,辽宁地区人民对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触。70多年前,曾经的同仇敌忾、勠力同心、奋勇向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我们从这些县(区)志中可以一窥究竟。
一呼百应,出人出力,这就是辽宁力量。在大多数县(区)志的大事记中,抗美援朝的记录始于1950年。临近鸭绿江的宽甸县、东沟县因受美空军袭击,从8月初开始记录抗美援朝有关的大事件。其他区县从10月底、11月初起,正式进入“抗美援朝模式”,动员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励青年入朝参战,派遣担架队、民工队入朝支援是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此后,不少县区多次派出民工队赴朝,完成战勤任务。
甘奉献,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辽宁气量。辽宁地区县(区)志的另一个共性就是捐款捐物,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各区县都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了捐献任务,例如盖平县的捐献运动中,收到捐款66亿元(旧币),超出计划一倍。县(区)志中还反映了辽宁人民对朝鲜人民的帮助与奉献,《本溪县志》中完整记录了一封来自朝鲜人民的感谢信,其中朝鲜儿童说:“这个饭特别好吃,是志愿军给的。”一句话不仅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更展现了辽宁人民维护和平、大爱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就是辽宁能量。在众多县(区)志当中,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火热的宣传语和活动,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却能穿越时空,直击心灵。农民开展爱国丰产运动、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妇女开展赶制军服红旗竞赛、开展“捐献一个鸡蛋”运动,孩子们开展“为志愿军叔叔做一件好事”活动……各地纷纷将抗美援朝运动看作中心工作。沈阳市铁西区委提出当时的中心任务是深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竞赛运动,保证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生产任务和临时军事任务;大东区委发出号召“赶制军服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而那些独特的荣誉也见证着一颗颗火热的抗美援朝决心:本溪县民工第一大队三中队荣获“快速中队”称号、战斗英雄于占和被追授“坚强的政治工作者”称号、凤城两个区民兵获得“爱路模范”奖旗……
出现在地方志里的关键词
制图 董昌秋
提到抗美援朝,你最先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是长津湖、上甘岭、开城、板门店,是魏巍的那篇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把炒面一把雪”,还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翻开县志,更多沉睡的词汇、句子跳入眼帘,令我们的思绪得以跨越时空,回到那个虽然艰苦但却火热的年代。
关键词
捐献飞机大炮运动
用实际行动支援“最可爱的人”
“捐献飞机大炮”是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起的三项号召之一,为了捐款时计算和筹划的便利,当时拟定:捐献15亿元(旧币,下同),可以购买战斗机一架;捐献50亿元,可购买轰炸机一架;捐献25亿元,可购买坦克一辆;捐献9亿元,可购买大炮一门;捐献8亿元,可购买高射炮一门。各地捐献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将冠以捐献单位的名字,作为光荣的纪念。东北地区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是对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所作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一次深入普及动员的抗美援朝思想教育运动。通过捐献运动,东北地区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关注前方的战斗,给予志愿军将士极大的精神鼓舞。据统计,东北地区人民在此次活动中共捐款约6517亿元,折合战斗机434架,占全国捐款数的11.7%,其中辽宁地区共捐献战斗机236架,占全国捐款总量的6.36%,占东北地区总量的54.4%。
关键词
志愿军
“想当志愿军不容易”
很多老人回忆,当年全国的年轻人都想参加志愿军,但选拔标准严格,想参加志愿军并不容易,他们纷纷表示:“比丈母娘挑女婿都严格。”那么志愿军入伍有哪些条件呢?在《旅顺口区志》中,我们找到了一段记载:这是1950年中共旅大市委发出的扩军通知,其中参军的条件有:年龄需要在18到28岁之间,可以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或者学生,但有家庭负担的、在业的工人并不在动员之列。志愿参军的青年还需要通过体检、审核等一系列程序。即便如此严格,志愿参军的人数依旧很多。旅顺在1951年实际入伍的战士有658人,当时旅顺适龄青年有5011人,入伍者占适龄青年的13.1%。
关键词
慰问团、慰问袋、慰问信
“我们就是最坚强的后盾”
海城妇女写慰问信17万多封、做慰问袋29413个,朝阳县人民给志愿军写慰问信8180封、做慰问袋1929个,1951年春节前黑山县寄出6000多封慰问信和1400个慰问袋……县(区)志中关于写慰问信、制作慰问袋的记载频频出现,有的区县还自发组织慰问团慰问志愿军战士和战勤民工。慰问袋里都装些什么?我们从《长海县志》的一段记载中窥得一二:仅1951年,长山县就组织慰问3次,发慰问信3548封,慰问袋1027个,包括毛巾、袜子、肥皂、手套、牙具、铅笔、书刊、鱼干等大量慰问品。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