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党员集邮50余年记录时代变化
本报记者 狄文君
横跨50余年,收藏的各种邮票、邮封、邮卡等不下万张,在方寸之间见证历史和文化的印记。“七一”来临之际,在调兵山市调兵山街道电厂社区,80岁的老党员郭静媛正在家中忙着筹办“邮票展览”,和居民一起感受时代变化,共叙美好幸福新生活。
“欣赏那些精美的邮票,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从1965年开始集邮,郭静媛当时最喜欢收藏的是有关毛泽东和开国将领们的邮票。老人家中有一本题为“伟人毛泽东”的集邮册,珍藏着不同时期有关伟人的邮票、邮卡、邮封和明信片,虽然有的已经泛黄,但种类之多、保存之好,简直令人叫绝。
回想当初,郭静媛说,刚集邮那些年,孩子们都小,对小小邮票也很感兴趣,就趁着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把有好看图案的邮票拿走,粘到自己的日记本上在同学面前炫耀。“因为这个,当时邮票没少损失,但我从不责怪孩子,而是从正面教育引导。尤其看到孩子们对邮票也感兴趣,我很高兴,这总算是后继有人嘛!”
将小小邮票看作“微型展览馆”和“艺术天堂”,由于挚爱集邮,郭静媛常花大量时间去购买和整理邮票,再按年份、类别进行分类、包装、收藏。数十年积累下来,一本本大大小小的集邮册摆满了好几个柜子。“邮票里有很多文化、记忆和故事,有时翻看起来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温暖和感动。”她说,每天茶余饭后,她都要去欣赏一番。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郭静媛集邮的最大动力。为学习经验、开阔视野,郭静媛不但常年订阅集邮杂志,学会了上网和手机查询,而且经常参加当地举办的集邮展活动,甚至自费到外地参观展览。“现在条件好了,只要自己喜欢的邮票,无论几元、上百元,我都想办法去买。”她说,虽然这些年花了很多钱,但老伴儿和子女们都很支持,“女婿看我用的电脑慢,就专门给买了一台新电脑。”
采访中,郭静媛还提起一件让她有些哭笑不得的趣事。几个月前,她让在外地上大学的孙子从学校寄回一些信件准备收藏,可孙子却用快递给邮了回来,“现在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快,邮票、信封几乎都没人再用了。但集邮是一种文化,还是需要有人传承。给孩子们留下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比留下金钱更重要。”
从攒邮票到展邮票,“攒”和“展”虽一字之差,却让郭静媛对集邮有了新认识。这些年,老人已成为一名社区文化志愿者,经常带头组织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往,我认为集邮是自己的爱好,攒起来自己看就行。但是通过参加集邮协会的活动,我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藏品拿出去让更多人欣赏,这样做才更有意义。”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