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册|这里是沈北·真实篇
风起辽河岸,拂过五千年红山文化弦;情系蒲河水,涌动新世纪东北振兴潮。一座城市像光阴的容器,它跟随时间裂变,加上人文的催化,呈现出一幕幕日新月异。

2022年,正是沈北新区走过十六周年的节点。历经16年淬炼、发展的沈北已然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那个从1956年的沈阳县到2006年的沈北新区;从2011年的“国家级生态区”到2021年开启建设的沈阳“城市公园”;从东北振兴的产业起步区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拓展区……沈北新区,一路风华、一路精进,正以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扛起使命担当,奔跑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路上。

16年前,还是沈阳城郊的新城子区,无法想象16年后,会有怎样的风景与规模。沈北人以“镇”为城,以绿水青山为养分,从衰败杂乱的“乡村”到“国家级农产品深精加工示范基地”;从岌岌无名的“小城镇”到加速建设“一区一城五园”现代化新城区。数字、制造、人才“三大高地”为沈北赋能;“山水林田湖草沙”滋养着产业兴旺的花蕾,日“臻”新区最美风情。

16年来,创新、实干、开放、超越的沈北人,始终捧着一颗“真”诚之心,探索“生态沈北、活力新区”的真味。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幸福沈北跃然而出:漫步其间,花草园林、水鸟相逐;商业工厂、相得益彰,绿水青山半入城。登高远眺,水与城相映、花与田相会、林与路相交,福地胜境尽收眼底。

16年的里程,竟是如此不可思议之遥。一代代沈北人凭着对梦想无私、无惧、无畏的信心,一步步地坚定向前。无以数计来自全球的创业家、就业者、求学生、乐居人……在这里汇流聚散,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图,“三大主导”产业增强城市体量,“六纵六横”交通路网拉开城市骨架,“中国稻田画之乡”家喻户晓……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犹如一幅幅“珍”贵画卷徐徐铺展。

沈北新区16年之美,在于他是桥梁,而非终点;在于你的陪伴,而从未离开。今天,我们将美好一一装“帧”:用百姓生活的笑脸组成独一无二的“沈北面孔”;用旅行者的视角记录这座城市“大家庭”中每个“小家庭”;为人们“甄”选出四季生活,抚慰每一位赏光而至的“江湖客”。


来这里、看沈北,新生活、会更美。
“真”是本质、本性,为真实之意。
探寻一座城市的“真”面貌,该从哪里入手呢?那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正在用它的“生命”呈现特有的“真”。赏过风吹麦浪的稻花,就可以称这里为世外桃源吗?穿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地方就可定义为大都市吗?走进沈北新区,这里的“真”未完待续……



























来源:沈北新区委宣传部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