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创新“金钥匙” 解锁产业“新密码”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沈阳市皇姑区聚焦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成为“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不动摇,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创新成为最为鲜明的标识,加快走出创新发展新路子。借势发力打开“新空间”,乘势而上勇攀“新高峰”。
搭建创新平台时不我待。创新平台是“筑巢引凤”推动“精准孵化”的重要载体,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进行研发转化、推动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升级的引擎载体。皇姑区抓好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坚持“三生融合”,推动园区由单一产品制造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布局沈阳星云产创加速中心、沈阳苏青·创新社区、沈阳智优沃数字产业加速器、辽宁省信创产业园和沈阳数创工场五大升级版双创载体。首府科创产业片区建设取得突破,鸭绿江街沿线C6科创走廊建设初具规模,首府科创园、首府科创城、中化环境科学园、首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加速建设。双创之火正在皇姑呈燎原之势,截至今年6月,全区各级各类双创载体51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6家,双创载体孵化面积近70万平方米。
引育创新企业刻不容缓。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开展科创活动的“主战场”。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细致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实化细化招商图谱,促进头部带动型、科技引领型企业加快集聚。皇姑区采取“外引+内育”的工作模式,建立“皇姑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台化大企业”五级梯度培育计划,针对性提供科技项目辅导、资源对接、孵化加速、政策补贴等精准化、精细化、全过程性培育服务,扶持高成长性企业提高生产能效。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30家,同比增长35%;省级瞪羚企业累计达12家,同比增长100%,上半年,新组织申报瞪羚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1家,同比增长41%。“皇姑区创新主体实验室”已累计培育省级瞪羚、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项目20余个。
夯实智力支撑举足轻重。数字经济天生自带创新基因,而人才是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积极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人才成长型城区,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健全人性化、定制化人才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好人才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发展、安心创业。与此同时,皇姑区还聚集新型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联盟,推行多元共建的科技体系融合创新模式。截至目前,皇姑区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个,省级域外创新中心2个,省级产学研联盟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1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56亿元。
做优创新生态至关重要。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出“皇钻十六条”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每年修订、年年兑现,今年初对符合奖励兑现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及双创载体运营机构兑现产业创新发展资金8090万元,以“真心实意”的扶持力度和“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打造“成本洼地”。常态举办创新创业赛事、论坛、路演活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发布“创新有礼”——贷款贴息、创新创业、楼宇经济三大类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纾困解难,帮扶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就业,支持楼宇招商,培育高质量发展“雁阵”,激励楼宇向“上”而生,积蓄发展新动能。
发展道路千万条,创新驱动最关键。皇姑区以竞进之心、进取之谋、奋进之力,勇立数字经济潮头,开拓空间、开创新局、开辟未来。
校对:杨 旭
责编:窦志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