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辽宁”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三)
牢记嘱托 辽宁实践
——“中国这十年·辽宁”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三)

编者按
8月4日,中共辽宁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辽宁”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围绕“牢记嘱托·辽宁实践”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分别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主持。
香港商报记者:近年来辽宁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辽宁的生态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请问,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辽宁还将采取哪些重要措施,加快推进美丽辽宁建设?
李乐成:谢谢您的提问!也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辽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是最普惠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念兹在兹,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万亩良田看丰收,查干湖畔问生态,并在“9·28”讲话中突出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去年,我省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全年有321个“好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91%,比2015年提高9.1个百分点。前不久我省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这是对辽宁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立足新征程,我们将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一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省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一方面分类实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全力推进新型电网建设,加速推进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7%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
二是统筹推进重大生态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省始终牢记嘱托,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的15项重大工程中,有多项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比如,我们正在实施的“绿满辽宁”工程,包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等六大类项目;“水润辽宁”工程包含输供水、防洪、水土保持等八大类项目。我们将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保障这些生态环保领域重点工程顺利实施,让越来越多的“绿色项目”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我们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是蓝天保卫战,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第二是碧水保卫战,加大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进辽河、浑河、太子河等重点河流水域综合治理,让水在辽宁境内特别是城市间流动起来,更富动感、更有灵性。第三是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加大力度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切实守护好辽宁这片沃土,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辽宁。
中新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东北振兴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连的“原字号”企业很多,有基础、有优势。请问,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大连市采取了哪些务实性创新举措?成效如何?
胡玉亭:感谢您对大连的关心。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切中了实体经济的要害、抓住了辽宁振兴的关键、指明了产业转型的方向。省委省政府将做好“三篇大文章”作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加快辽宁工业率先振兴的重大战略,及时制定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要求大连在解决“原字号”上蹚出新路子。
大连拥有百年工业基础,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壮大和保障国家产业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着结构单一、重工业比重大的问题,特别是“原字号”工业偏初级、偏原料、偏上游,炼化企业“油头大化尾小”。我们认为,传统产业不是“包袱”,而是有待挖掘的宝贵“财富”,只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核心环节延伸,向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转型,就一定能实现工业经济的浴火重生。
我们一方面狠抓转型升级,助力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坚持关小上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存量项目向园区转移,增量项目向园区集聚,传统产业从“小而散”迈向“大而强”。在石化产业方面,通过引入恒力石化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形成了长兴岛(西中岛)、松木岛、大孤山三大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2021年大连石化行业产值达到3744亿元,其中化工新材料比重提高到2/3以上。装备制造行业,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提升,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国内首台“华龙一号”核环吊、超大型曲轴等一批“大国重器”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次,抓延链补链,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大连化物所和理工大学在石化及精细化工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通石化产业由“一桶油”到“一匹布”的产业链条,已经具备了从炼油到芳烃、烯烃再到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聚酯、聚酯薄膜等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材料、精细化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等在国内占有主导地位和领先优势,PX、PTA产能居国内城市首位。我们正在全力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2025年将具备万亿产值的产业能力。冶金行业由普通钢铁材料向航空、军工、医疗等领域高端冶金新材料延伸;机床行业突破“卡脖子”难题,在高速、高精、复合类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轴承行业在高铁、风电、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船舶行业在航母、超大型油轮VLCC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第三是抓创新驱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正在向2000亿级高端装备集群、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和1000亿级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迈进,被国务院评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我国现行51项燃料电池标准中的45项标准由大连牵头制定,在建和投运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0%、全钒电解液占全球市场份额90%,催生出500亿元级储能新产业。
近年来,大连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原字号”产品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大幅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比五年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原字号”衍生出更多新的产业集群,实现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记者:明绍庚、关艳玲 摄影:赵敬东、万重
校对:闫尚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