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郑文静:扎根田间选育更多优良稻种
记者见到郑文静时,她正在实验室内观察稻苗的长势。不顾实验室内通风设备嗡嗡作响,她心无旁骛,仔细记录。
郑文静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副所长,依然坚持在一线。“如何既能提高水稻抗病害的能力,同时也能使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呢?”郑文静提到了“分子育种”。
“保证产量的前提是植株健康,唯有从粳稻中挖掘出抗稻瘟病基因并加以利用,从种子这个阶段开始就做好抗病性改良,才能彻底解决‘病’的问题。”
但我国北方粳稻中很少有这类基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凭着一股冲劲,郑文静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2016年从北方粳稻中挖掘到一个抗稻瘟病基因——Pi65。随后,带有该基因的水稻品种辽粳168在2019年至2021年全省稻瘟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枝叶青绿,具备超强的抗病性。
有了Pi65,郑文静又带领团队定位了Pi67、Pity269、Pilk等一系列基因,并研发出了利用这些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展抗病育种的技术体系,最终解决了北方粳稻抗病性改良的难题。目前,她已将这些技术和资源无偿分享给24家育种单位及种业企业应用。
据统计,2005年至2010年,郑文静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共培育成10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种推广面累计达3000万亩以上,推广面积占辽宁省总面积的70%以上。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2019年,郑文静开始挂职兼任开原市科技副市长,通过引进水稻新品种、培训新技术,显著提高了当地的水稻产量和品质。
为了进一步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郑文静还曾化身“主播”,参加“北国助农,一起奔小康”活动,为因疫情滞销的大米、榛子等农产品带货销售,短短3个小时,就有4.2万余人进入直播间。开原特色优质农产品卖出去了,农民们腰包鼓了,当地企业与省外客户也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谈及未来,郑文静告诉记者,无论何时,她的身份都是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分子育种的路很难走,我们也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水稻品种的选育效率。”郑文静说,“未来,我将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选育出更多优良的品种,在提高品种抗病性和产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稻米的品质和营养指标,让越来越多的优质稻种大规模推广,助力稳步提升辽宁粮食产量。”
视频:韩宇浩 何书凝
校对:赵琢、盛楠
责编:刘新 李莹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我与总书记“同框”|三明医改惠民生
- 新华全媒+丨新疆充分应用现代农技开展夏管夏收作业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新时代首都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 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准备就绪 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
- 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
- 民政部等三部门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
- 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将努力实现植物保育2万种以上目标—— 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迎来新机遇(美丽中国)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打造“城市客厅”——江苏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观察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这里是北京!
- 前五月已有273万户企业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29亿元,惠及5189万人 纾困减压 稳岗扩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