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选聘营商环境体验员!实行“红黑榜”发布机制
2月28日,沈阳市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提标专项行动大会,擘画出2022年沈阳营商环境发展“蓝图”: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主动对标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引领,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推动营商环境整体建设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前10名。
当天会议上,印发了《沈阳市2022年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引领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沈阳市区、县(市)营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2021年沈阳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1年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
构建法治化、数字化、标准化新型营商生态
今年,沈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加大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力度,推出更多首创性、突破性制度创新成果,构建法治化、数字化、标准化新型营商生态,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打造“办事方便” 政务服务环境
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引领,构建舒心、暖心、贴心的政务服务场景,实现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线上线下深层次融合、服务能级跨越式提升,2022年底前,申请材料总数压减60%,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85项事项实现“零材料”申报,上线932项“一件事一次办”,100项服务实现“都市圈通办”。
● 打造“法治良好”的诚信法治环境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立法系统科学、执法规范有序、司法公正高效的高水平营商法治保障格局,出台《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建立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推行24小时“不打烊”立案。
● 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市场环境
扩大“免申直返”应用场景,企业开办压缩至3小时零成本办结,着力推动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等综合成本整体降低20%,营造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资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市场环境。
● 打造“生态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
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新增5000个普惠性学位,建成20个互联网医院,年底前确保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全面创建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的宜业宜居宜乐城市发展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
构建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大格局
今年沈阳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多项创新举措,努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构建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大格局。
沈阳市将继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组织保障,加强营商专员、营商联络员、营商工作专班三级体系建设,对营商环境各指标领域实行“红黑榜”发布机制。利用服务质效常态化监测与评估手段,定期发布各指标领域对标达标情况,“红榜”宣传成效,形成示范引领,“黑榜”曝光问题,推动立行立改。
出台《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把“法治沈阳、信用环境”牌子立起来。
建立产业营商监测数智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营商环境数据中心,结合好政策、好智造等10个营商环境场景应用。
选聘专业人士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员,定期对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进行实地体验。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应用“一事一码”监督系统,精准把控影响破坏营商环境问题重点领域。
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全方位收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反映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深度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资源,建立推广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实现即时转办率100%,回访质检100%覆盖,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社情民意“感知器”。
相关新闻
去年沈阳市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成绩优异
在沈阳市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提标专项行动大会上,记者了解到,去年沈阳市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成绩被评定为优异。
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一网通办”各项指标示范引领全省,全市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807.8万件,全程网办事项占比由年初的61.8%提升至99.4%,实际网办率由年初的53.4%提升至93.8%,即办事项占比由年初的34.3%提升至70.3%。“全程电子化”能力广泛应用,累计发放电子证照2600余万册,市、区部门电子印章100%覆盖;公积金提取等292项高频便民服务应用实现“掌上办”,全市已建成511个社区政务服务驿站。
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聚焦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集成办理事项、精减申请材料、优化再造流程、加强业务协同,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已完成“入学”“新生儿”等611件“一件事”上线运行,累计访问量270余万次,办理量超70万件,“一件事”套餐数量已达到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水平。
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划分为14类流程,将行政审批、技术审查等76项事项纳入全流程管控,实施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审、多测合一和联合验收,推动落实带方案出让、建筑师负责制、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
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围绕政府失信、办事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市场准入难、企业正常跨区迁移难、中介机构服务不规范、政策落实难、企业生产要素保障难、招投标不透明、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知识产权保护难等11个领域,连续五年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实施“一联三帮”,全市10473名干部联系帮扶16617家企业,将惠企政策“三直一快”(直送、直办、直达、快办)送到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解决16780个问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