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建热线8月接万余投诉全办结

施工人员正在安装路灯。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沈阳城建城管领域12319城建服务热线投诉受理信息平台处于运行优化阶段。
8月份,共收到清单内投诉案件10158件,容易、一般、较难三类案件办结率都达到了100%。
建设平台打通投诉“断头路”,维修管网保障供热质量好,安装路灯照亮市民家门口,修补路面解决大家出行难……沈阳市城建城管系统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专项行动至今,已经解决了不少百姓难事愁事闹心事儿。
打造三级平台
万余件投诉办结率100%
“您好,我家小区门口的道路地面有破损……”“好的,请提供一下具体的街路和小区名称,我们登记后相关部门会前往处理……”现在,拨打12319或12345转城建热线,无论是道路破损、井盖丢失、照明不足,都可以随时随地提供线索、提出诉求。
“现在,我们依托12319平台,已经完成了城建服务热线平台的搭建,可以直接延伸到区级各个成员单位的每一个终端,实现了案件的追溯,能够保证这些案件及时的派发,及时的反馈。”9月1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处处长周大为介绍。
周大为补充,城建城管领域“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12319城建服务热线投诉受理信息平台在完成基本架构之后,正处于运行优化阶段。一级平台与各市直、区政府二级接收平台已全部实现对接,可对各成员单位接收、派发、办理、反馈等环节进行评比和排名。
目前,正着手推动成员单位开发建设三级平台,保证与二级平台形成有效对接。城建城管系统12个市直单位、14个区级政府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正围绕城建城管系统48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堵点投诉问题开展专项行动。
“8月份,沈阳各平台共收到清单内投诉案件10158件,容易、一般、较难三类案件办结率都达到了100%。”
值得注意的是,各个部门不只通过城建服务热线解决老百姓的诉求,也通过对诉求的分析来聚焦老百姓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将这些问题推送到相关的职能部门,认真的研判梳理短板,再通过短板的补充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向纵深发展。
沈阳完成42公里供热管网改造
超额完成任务
今年,沈阳市计划完成40公里的供热旧管网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42公里,超额完成任务。
9月10日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沈河区小西路友爱东巷的小西热源厂,现场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对锅炉的翻修改造,目的是提高锅炉的转速,保障今年的供暖。
“今年,我们对4台锅炉都进行了大修,外网部分对15年以上的老旧管网更换了2.5公里,管网经过维修之后,将大大减少漏水现象,提升老百姓家里的供热温度。”沈河区房产局热力供暖公司维修负责人张诚补充,小西热源厂的供热用户多达5万余户,包括周边的志新社区、涌泉社区都在此次更换老旧管网的范围之内。
今年,沈阳市在供热“三修”工作中有所创新,通过落实“三修”备案制,供热单位“三修”计划全部报市、区供热管理部门备案,实现了“三修”项目清单化、完成时限精准化、项目管理责任化。
市、区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单位还全面梳理排查上一采暖期的故障和诉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措施,其中确定市级重点整改区域10处,组织供热单位集中进行整改。
在全面进行供热“三修”的同时,今年计划对运行15年以上、可能发生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的40公里供热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目前已完成42公里,超额完成任务,进一步提高了供热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今年还将组织淘汰和改造20到40吨(不含40吨)民用供热燃煤锅炉10台,进一步提高供热系统装备水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本月底可全部完工。
今年安装修补路灯3000余盏
更换万余盏路灯
“自从安装了路灯,学校周边亮堂多了,孩子晚上放学的时候家长也放心”。9月10日上午,沈阳第一三四中学学生家长林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沈阳市路灯局运维检修部副主任梁旭介绍,今年以来,沈阳市为解决个别街路和老旧小区照明问题,已经架设、修补路灯杆18基,架设、修补线缆1953米,安装、修补灯具3186盏,大大改善了市民夜间出行环境。
沈阳第一三四中学附近的和平区九马路小区就是这样的老旧小区之一,之前由于存在照明不足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当地居民希望解决照明问题的意愿十分强烈。
为解决市民诉求,沈阳市路灯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当地道路进行实地勘察,架设3处水泥杆,放架空线104米,安装4盏250W的钠灯,使附近道路夜间漆黑一片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其实,这只是沈阳市路灯局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沈阳市路灯局相关负责人补充,今年,沈阳还先后对青年大街、机场路、四环路等主要街路更换LED灯具10653盏,并对已更换LED灯具进行照度值、阈值增量进行测量,确保这些灯具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根据市民诉求,沈河区三环绕城高速东陵收费口西侧、大东区工农路东站街交汇处等6处无路灯疑难问题,也在之前被列入安装路灯计划,预计今年10月末可提供照明。
辽沈晚报记者 张阿春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