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抒怀 沈阳故宫首度展出乾隆君臣合作书画
北国网讯 (记者 李冰)一个是清代实际掌政时间最长、最长寿的皇帝弘历;一个是兼具官员与画家双重身份的董邦达,二人君臣合作,成就了一部既是书法作品又是绘画作品的恢弘巨作——清弘历《登兴安大岭歌》并董邦达设色图卷。
这部珍品被收录于《石渠宝笈》,4月2日上午,全本清弘历《登兴安大岭歌》并董邦达设色图卷在沈阳故宫敬典阁“馆藏珍宝展”展厅展出。

据了解,这部珍品作于清乾隆十四年(即1749年)。此卷引首为乾隆御笔行书:“一览众山小”,前部为乾隆御笔行书《登兴安大岭歌》,署款:“乾隆己巳八月,御制并书。”卷后部为董邦达根据高宗皇帝巡幸兴安岭并创作《登兴安大岭歌》诗文的史实绘画。
据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李声能介绍,清初,皇太极为统一漠南蒙古察哈尔,统率全军打至兴安岭,击败林丹汗部众。这次战役的胜利确立了皇太极在漠南蒙古的盟主地位,因此兴安岭被清朝视为吉祥之地,多位帝王都曾追随先祖到此。
“隆崇乎兴安之高高极天,蔽亏阴阳日月不得擅其照,変幻寒暑造化不能操其权。”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行至都呼岱,次日登兴安大岭,御制《登兴安大岭歌》以纪之。长歌记述了乾隆帝登岭后的情感和思想变化,他赞颂兴安大岭的雄伟崇峻,联想大清基业辈辈相传,感慨自己追随皇祖到此,在山间留下圣迹,面对眼前美景和辽阔疆域,更觉守好边防之重要。

因兴安岭意义特殊,乾隆帝钦点最为倚重的词臣画家、正值创作盛年的董邦达根据长歌绘制图卷。董邦达为乾隆朝极具代表性的词臣画家,官至礼部尚书,在翰林院任职同时兼职为皇帝作画,尤工山水。此幅清弘历《登兴安大岭歌》并董邦达设色图卷为君臣共同合作完成的书画佳作。乾隆帝甚为喜欢,在整卷上共钤印章14个,并将其收录于《石渠宝笈》。图卷先勾勒兴安岭诸峰绵延,万壑交错,再用浅绛淡色略加点染,山顶平缓之处,绘有皇帝驻跸御营及护军营帐,图中虽未现一人一马,亦可感受乾隆御驾亲临的壮阔场景。画卷后部自题款:“臣董邦达敬写”。

此图卷中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登兴安大岭歌》是乾隆帝取法王羲之行书《圣教序》与草书《十七帖》结合而来,有行书用笔劲健、字形工整、笔势端庄之优点,亦有草书劲挺遒健、流畅恣美的书写风格,纵观整体有一气呵成,酣畅淋离的快感。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清弘历《登兴安大岭歌》并董邦达设色图卷展期三个月,将持续至六月末。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