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宽恕制度”女儿重获继承权
本报记者 黄 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设立了继承人“宽恕制度”,目的是为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一制度等于给了继承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在保护被继承人权益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被继承人意愿的尊重,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刘强律师介绍了一起这样的案例。
70岁的老杨名下共有房产两套,一套120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另有存款100万元。三个子女,分别是大儿子小牛、二儿子小马、三女儿小芳。老杨设立遗嘱,决定死后其名下120平方米的房产归小牛,名下100平方米的房产归小马,存款100万元归小芳。结果小芳对财产分配不满,认为父亲偏爱儿子,不仅对父亲又打又骂,还偷偷将遗嘱篡改,意欲霸占老杨所有财产。老杨气愤至极,不让小芳再登家门。去年,老杨病重。临终前,老杨选择原谅小芳,愿将100万元存款分给小芳。小牛和小马认为,小芳篡改遗嘱、打骂父亲,已丧失继承权。小芳到底还能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根据该规定,在继承人有该法条规定的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时,其丧失继承权。但如果被继承人表示宽恕、谅解的,继承权可以获得恢复。篡改遗嘱的小芳依法丧失了继承权,但是被继承人老杨选择了宽恕、谅解,小芳就重新获得了继承权。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