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公民持身份证将能利用已开放的城建档案
本报讯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持有身份证、介绍信等合法证明,拟可以利用已开放的城建档案。
日前,《沈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城市档案管理、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该条例所称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纸质、电子文件和其他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在城市档案保护利用方面,条例提出七条具体内容。包括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管制度,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恒温、恒湿、防盗、防火、防虫、防磁、防尘、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必要设施,确保城建档案的安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发现本单位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发现城建档案损毁、信息泄露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告;发现破损或变质的城建档案应当及时抢救和修复。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馆藏档案结构、案卷目录信息,方便社会公众利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持有身份证、介绍信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城建档案等内容。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六条具体内容,包括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等相互衔接,保证接收进馆的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统筹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等。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