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送一碗爱心面 温暖一座沈阳城

本报报道该新闻的版面截图。
新闻到底:《店家推出爱心面 困难者免单》②
新闻闪回:“代用面”,这是一个充满温暖和爱心的代号。沈阳一家饭店在门口张贴启事“如果你有困难请小声告诉我们,我们能帮你解决一顿饭”,店里墙上用大字号写着“代用面”,如果有人提出吃“代用面”,店员会做一碗面,顾客吃完饭不用付钱就可以走。推出“代用面”爱心行动以来,这家饭店支出了七八百元的费用,其中有爱心顾客捐助了300多元。
“一碗面,感觉我们东北的天气都不冷了!”读者这样评论本报《店家推出爱心面 困难者免单》的报道。一碗爱心满满的免费面,升腾的热气中饱含着沈阳人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如果汇聚和储备更多这样的爱心面,不但沈阳的冬天不寒冷,沈阳一年四季都会给人春风扑面的温暖。
本报邀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碗爱心面 温暖沈阳城”的爱心行动,商家参与活动可以向临时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爱心面,读者捐助资金可以用于指定饭店提供爱心面。
2月21日,本报分别在头版和4版用较大篇幅报道了沈阳一家饭店提供“代用面”帮助临时遇到困难的人的事情,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良好反响,读者在本报官微发表评论纷纷为这样的暖心行动点赞。网友“海蓝蓝”说:“一碗面,感觉我们东北的天气都不冷了!”网友“为而不争”说:“这是真心助人的老板!因为一个面食店真不需要为了出名这样做!好人一生平安!”网友“食曦食王”认为:“这说明社会整体素质在提高,我感觉这些年教育规模在普及、扩大,整个社会的素质也在提高,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
“快看,你上报纸了!”本报报道见报后,程亚娟的邻居给她发过来报道的电子版样,程亚娟的老乡亲自把报纸送到饭店,还有朋友转发了本报官方微信的报道。
“辽沈晚报的报道,我还没顾得上细看呢,这两天又有两家电视台来采访了。我本心不愿意被报道,我做的是平常小事,媒体给予的关注太多了。”程亚娟说。
本报报道见报当天,沈阳一家电视媒体找到程亚娟的饭店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当晚播出。“真没想到,被你们报道以后我们也成了名人。”程亚娟说,来吃饭的老乡也捐了200元,“这些钱,包括之前顾客捐的钱一共有七八百元了,但这些钱我不会用在爱心面行动里,爱心面的费用由我自己承担。顾客捐的钱先放在我这里,等你们报纸报道有需要帮助的人,我就把那七八百元都捐出去。”
一碗爱心面温暖一座城。本报报道的爱心面提供者程亚娟在沈阳工作生活了将近30年,早已把自己当成一名沈阳人。从网上看到其他城市有饭店提供免费的餐食,她在自家饭店也效仿着发起名为“代用面”的爱心行动,“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当成沈阳人了,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让我想起家乡的亲友。他们有困难吗?我能帮助他们吗?我个人能力有限,通过自己的行动给遇到困难的人解决点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大沈阳的温暖和爱心。”
一碗面、两碗面、三碗面……让爱心面行动遍布沈阳城,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爱心面的热气腾腾。本报邀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一碗爱心面 温暖沈阳城”的爱心行动,商家参与活动可以向临时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爱心面,读者捐助资金可以指定饭店提供爱心面。
本报会把读者的捐款送到参与爱心面行动的饭店,专款专用推动爱心面活动的开展。
想参与活动的饭店、零食店、蛋糕店、面食店,均可以和本报取得联系,以多种形式提供爱心面、爱心餐、爱心饼等。
本报爱心面活动参与热线:
024-22699110
辽沈晚报记者 吉向前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