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算增收账 开心过大年
本报记者 刘家伟
1月25日,岫岩满族自治县杨家堡镇松树秧村,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刘波家的3间琉璃瓦新房显得格外耀眼。
与新房一路之隔的羊圈里,清理粪便、搅拌草料、投料喂羊……正在忙活的刘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公益性岗位补贴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1400元,养鸡养羊的收入加一块6000多元……”放下手中的活,刘波跟记者细数去年的收入,“去年的纯收入比4年前增长了近3倍,可以开开心心过个大年了。”
“孩子的新衣服买完了,我和刘波也打算换身新的,一人一件羽绒服;吃的也列好了单子,过了小年就去置办。”刘波的爱人孙秀艳在一旁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呀,最困难那阵儿,孩子每个月上学的80元钱路费,都得跟别人家借。现在条件好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
过去,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刘波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人靠种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改变,从2016年年底开始。“农村合作医疗和扶贫保险等带来零付费医疗保障,危旧房改造让我们一家从30平方米的泥土房搬进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特别是产业扶贫送来项目启动资金,帮扶咱养鸡,一下让家里有了增收的来源。”刘波说,在各级党委、政府送来的系列“精准扶贫套餐”助力下,2018年刘波一家彻底拔掉了“穷根”。
看着家里天翻地覆的变化,刘波和妻子的干劲更足了,两人购买了三轮车,每逢集市日就到镇里卖些水果,还在山坡上种植了大榛子,去年开始养殖绒山羊。
“先后抓回来32只羊,补贴给了咱8000元,现在看至少有25只怀上了羊羔,按每只羊羔1000元的价格计算,今年光养羊就能增收两万多元。”走上致富路的刘波信心满满,“有了好政策,只要咱勤劳肯干,日子必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