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一个人 带富一个村
本报记者 赵英明
全国人大代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廷波扎根基层23年,建强支部、抓实产业、改善民生,令水泉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唐廷波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朝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曾经的水泉村是市级贫困村。2016年唐廷波上任后,确立了“产业兴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他学习先进经验,以“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领办了喀左润泽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160亩,利用区位优势,建暖棚15栋,搞采摘、种观赏性花卉,在一片荒地开拓出“润泽花海”旅游区,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
经过4年努力,如今的润泽产业园发展成为集花海观光、鲜果采摘、蔬菜认养、光伏扶贫、餐饮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产业振兴的有机结合。合作社吸纳农户81户324人,人均年分红达千元。全村58户114名建档立卡户全部入社,通过土地入股、优先参与劳动等,人均年收入增加1800元。通过产业带动实现集体增收,提前完成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销号任务。村集体每年可增收60余万元,2020年预计可增收110万元以上。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唐廷波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狠抓各项民生工作落实。水泉镇水泉村主街道路面年久失修,因地势低,雨天积水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唐廷波争取到总长4.866公里的“宁孤线”公路改造项目从水泉镇通过。施工当年雨水多,大型机械无法作业,他带着乡亲们和施工队一铲一锹地拓路,此项工程使1.7万余人受益。
唐廷波带领班子成员推行“道德银行”建设工程,实行积分管理机制,在家居环境、遵纪守法、道德品质等方面开展评比考核,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洗澡理发、买药就医、办理免担保贷款等。“道德银行”创办至今,评选先进典型和幸福家庭示范户74个,兑换奖励物资折合人民币万余元。全村各类案件同比明显下降,实现了以德治促自治、以德治促法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