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陈爱莲逝世享年81岁 天堂里来了位穿红舞鞋的女神

陈爱莲,中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

早在1980年11月10日,陈爱莲就已开全国先河,第一个办了个人舞蹈专场晚会。

2019年7月6日,陈爱莲率领学校师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剧场内上演舞剧《红楼梦》。这一天,距离她的80岁生日还有4个来月。

陈爱莲担纲中国古典舞的教学。 据中新
中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11月21日零点59分因病去世,享年81岁。
记者从陈爱莲女儿处了解到,陈爱莲一个月前,发现患胃癌并已发生骨转移,21日凌晨在家中去世。她曾主演的《红旗》、《白毛女》、《文成公主》、《红楼梦》等舞剧。是新中国舞蹈史上的经典之作。
直到今年9月,陈爱莲还亲自指导陈爱莲舞蹈学校的教学和演出。
凭借舞剧《鱼美人》 一举成名
陈爱莲本是上海一户小康之家的女儿,可10岁那年父母双双病故,她和妹妹被辗转送入上海一心教养院。1952年,13岁的陈爱莲姐妹俩被北京来的老师招入新组建的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学员班。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陈爱莲又成了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欧阳予倩为首的艺术大家,开启了对于是否要建立中国古典舞的热烈讨论。中国的古代舞蹈其实已有断层,从宋代开始纯舞蹈逐渐削弱,融入到了戏曲中。所以我们首先就从戏曲中学习。”陈爱莲回忆,当时学校请来昆曲、京剧和一些优秀地方剧种的艺术家给大家上课。
“课程内容既有耗腿、练腰、前桥、虎跳、圆场等基本功训练,也学习《三岔口》《拾玉镯》等经典剧目。”再加上此前在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学员班的一年多时间里,陈爱莲常去剧团里偷师学习《千里送京娘》《林冲夜奔》《陆游与唐婉》等剧目排练,从而获得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
“在舞蹈学校的前4年,我们不分芭蕾科还是民族科,大家都要学习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外国代表性民间舞,打下了非常宽厚的基础。使得我们在后来面对许多角色时,都有能力驾驭。”同样在1959年,陈爱莲在毕业之后不久主演了她艺术生涯中的第一部舞剧《鱼美人》,一举成名。
《鱼美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芭蕾民族化的一次勇敢尝试。从编导团队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前苏联专家古雪夫担任总导演,京剧科班出身的栗承廉,民间舞出身的李承祥、王世琦共同协助编导。“群舞演员都不必穿足尖鞋,但主演都要穿足尖鞋,主演的动作也是芭蕾化的。”陈爱莲说,她在剧中分饰鱼美人和蛇两个角色,后者的舞蹈还融入了埃及舞蹈和印度舞蹈风格。
个人舞蹈晚会小试牛刀
后来,陈爱莲更不断琢磨出新花样,屡屡“吃螃蟹”。
早在1980年11月10日,陈爱莲就已开全国先河,第一个办了个人舞蹈专场晚会。那晚,天桥剧场内,1小时40分钟的演出,陈爱莲跳了古典舞《春江花月夜》、民间舞《水》、现代舞《梦归》、吉卜赛舞《流浪者之歌》,甚至还有芭蕾舞《天鹅之死》等,一共10个节目。“演完大幕一拉上我就哭了,是累哭的。”陈爱莲说,那一年她已经41岁,从体力上来讲能胜任这样的晚会已属不易。
成立陈爱莲艺术团
个人舞蹈晚会还只是小试牛刀,陈爱莲真正拥抱市场是在1989年。
那一年,她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艺术家个人名义命名的艺术团——陈爱莲艺术团,成了“下海吃螃蟹”的人。陈爱莲在一次文化部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将了自己一军,放出豪言要下海闯荡试试。
直面市场,按劳取酬,“合法化走穴”的甜头不少。陈爱莲艺术团好像一辆开往全国各地的演出大篷车,除了艺术团本身擅长的舞蹈,还经常搭载相声、杂技、流行歌曲演员一同演出。刘欢、毛阿敏、那英、韩红、黑豹乐队都曾应陈爱莲之邀,一起出去巡演。每到一个新市场,客户都会点名提出邀请某某“大腕儿”登台,市场对高质量演出的需求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刚从中专毕业就追随妈妈的小女儿静静清楚记得,普通演员演出一场收入25元,后来涨到50元,这远高于一般国营院团的演出费。但是闯市场的辛苦,陈爱莲也尝遍了。有一年春节前在湖南演出,艺术团住在长途司机通勤的“车马店”里,南方异常湿冷,屋子里没暖气,被子都潮乎乎的。陈爱莲和演员们只能钻进自带的被套里,衣服都不脱,凑合睡一晚上。
陈爱莲舞蹈学校成立
1994年3月31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陈爱莲艺术团即日公演》,记录了陈爱莲艺术团告别南方回到北京驻场演出的轨迹。正当回到北京后的陈爱莲对未来方向感到彷徨之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在1995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上获知了一个重要消息。
会议主题是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那次会上,陈爱莲还遇到了国家教委的领导同志。“如果我有这个心思,支持不支持?”她试探着问道,对方立刻表示关注和欢迎。这下,陈爱莲心里有底了。
1995年5月,北京市的第一所民办艺术学校——陈爱莲舞蹈学校成立了,挂靠在北京艺术学校(现为北京市戏曲职业学校)旗下,成为其分校。
陈爱莲为学校定下的校训是“立德敬业,求实创新”。在教学上,她请来专业院校的老师们前来授课,她自己则担纲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每周给学生们上24个课时。她的老邻居、我国著名舞蹈编导,曾参与《宝莲灯》《东方红》等剧目编创的黄伯寿也被她请来给学员们排练。课程设计上,陈爱莲仿照自己在北京舞蹈求学时的课程设计,在专业课方面配置的科目比国家规定的还要多,有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毯子功技巧课、芭蕾、实习排练课等。
1999年,为了让办学稳定和长久,陈爱莲拿出全部积蓄,甚至卖掉了给两个女儿准备的嫁妆——位于北京三环内的两处房产,在大兴买下30亩地,自己盖起了学校。
陈爱莲舞蹈学校,以传承舞剧《红楼梦》为一大特色。当时,陈爱莲偶然发现在全国各地报送参加中国歌剧舞剧年的剧目中,90%剧目是洋货,没多少民族舞剧,不禁想到自己和同时代舞蹈家们曾创作出的《红楼梦》《文成公主》《丝路花雨》等,“是不是该把经典剧目拿出来复排,传承下去?”为了复排这部剧,学校从1997年到现在已累计投入百万元。
2019年7月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剧院内,北京文化艺术教育名家进基层系列活动之一、大型传统舞剧《红楼梦》公益惠民演出与观众见面。音乐响起,79岁的陈爱莲将或嗔或娇或刚强的黛玉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目光流盼中,这位老艺术家舞出的不仅仅是剧中人物,更是她自己近70年艺术生涯始终不变的执着与初心。 图文据《北京晚报》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