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帼昌:教书育人守初心
本报记者 赵 静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比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今年9月,刚刚给全校2020级新生做完入学教育的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建筑工业化研究院院长李帼昌,这样总结自己30多年的教学经验。
“李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2016届研究生刘迪,刚入学时还找不到人生方向。在李帼昌的关怀指导下,刘迪刻苦钻研,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毕业工作后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中建二局援建雷神山医院项目负责人,刘迪冲锋在前,带领项目组圆满完成了任务。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李帼昌始终坚持给本科生授课,主讲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钢结构设计等多门课程。她还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辽宁省一流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负责人。她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她本人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如今,李帼昌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21名。
在科研上,李帼昌勇攀高峰,于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这在全国结构工程领域仅有4项。她创新性地推出钢——煤矸石混凝土绿色组合结构体系,解决了工业废料再利用问题。结合土木工程发展新趋势,李帼昌研发的工业化、标准化钢结构体系、部品及建造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如今,这些新技术已应用于沈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等近20个工程中。
“我们就是要站在国际前沿,建设高水平团队。”李帼昌带领团队,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在装配式钢结构成套技术、结构抗暴方面取得科研成果。同时,还与中冶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完成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研究成果已进行大规模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