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水韵辽中 共创辉煌未来
天风浩浩、渤海茫茫忆往昔之繁荣、向海而歌观今日之辽中,对天引吭,这里是直通辽宁海港的要隘,这里是沈阳对外开放门户,这里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钻石节点,辽中区以五大优势向八方来客一展豪情!
优势区位
发展区位独特:辽中位于沈辽鞍营城际连接的中心,背靠大沈阳经济核心区,面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近海港、近空港、接腹地、靠母城,距母城沈阳52公里,距营口港70公里。一小时经济圈覆盖鞍山、本溪、抚顺、盘锦、辽阳等八大重工业城市,2400万人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与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互动的先导区域和钻石节点,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优势规划
产业基础坚实:辽中区大力发展壮大商用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环保再生资源等新兴产业,构建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发展空间广阔。
优势交通
交通发达便捷:进出关内腹地、通向北部边境的京哈铁路大动脉从辽中境内穿过,京哈、本辽辽和灯辽高速在辽中十字交汇,沈阳经辽中至营口的通海产业开发大道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一带一路”北出口的主动脉。辽中地域内路网密集、交通畅达,秦沈铁路、省道S107和出海铁路专线贯穿全域,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立体联运交通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人才储备丰富:辽中区具备良好的人才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各类专业技术、管控力、科研人才5000余人。国家重点职教中心——辽中职教中心已实行校企携手共建、有针对性地“订单”职业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储备良性互动。
优势环境
生态人文优越:辽中满清文化氛围浓郁,自然条件优越,水系资源丰沛,辽河、浑河、蒲河、三河过境,国家级湿地、天然林地相映成趣,涵养一方东北著名的“江南水乡”。蒲河景观廊道、国家湿地公园、珍珠湖旅游度假区等绿色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生态、工业生态相互融合的发展环境。
迈步新征程绘制新蓝图
夯实产业基础激发企业活力
天人智慧 繁荣共生
引领商业潮扛鼎消费文化
适应发展需求推动结构调整
工业产业产业现状
辽中区将沈阳近海经济区与综合保税区融合一体,以商用车及零部件园、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近海经济区作为辽中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不仅是全市重点打造的经济增长极,也是辽中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加速器。

园区规划及配套
园区占地面积120平方公里,包括一个主片区、四个辅片区和六个产业园区。一个主片区即沈阳近海经济区工业新城,位于产业大道两侧,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四个辅片区分别为沈阳综合保税区,位于近海经济区内,规划面积为4.2平方公里;农产品精加工片区,位于满都户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节能环保产业片区,紧邻沈阳中德产业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泵阀工业片区,位于杨士岗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六个产业园区分别为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AB园区、近海商贸物流产业园区、保税仓储及加工产业园区。园区工业用地充足,基础设施完善,建成“四纵十三横”城市道路框架,全部实现道路通、给水通、电通、排水通、热力通、电信通、燃气通及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了“七通一平”。

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
形成以整车制造为主,集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销售等行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有中屹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20余个项目入驻。将打造沈西工业走廊辽中节点的汽车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
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是沈阳近海经济区的第一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中科煜宸、中车和世泰、辽河集团、辽冶重工、金龟减速机、英派铝业等企业为主要代表的产业集群。重点以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促进传统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型,对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现已汇集百岁集团、重庆中钢、中亚环保等企业。重点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表面精饰产业园区,引进和集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企业,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商贸物流产业
韵达物流、博海物流、中科石油交易中心等一批物流企业落户。
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和贯穿东北亚物流大通道,打造东北亚区域物流中心和供应链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商贸、仓储物流、智能互联、供应链金融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覆盖沈阳经济区、连接国内各地、辐射东北亚的综合物流港。
保税仓储及加工产业
现有北方重工、沈阳机床等200余家企业在园区开展进 出口贸易业务。
沈阳综合保税区近海园区全力打造以“保税+”为特色的报税加工、保税物流、报税贸易和跨境电商四大产业板块。打造“两基地、两中心,即: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装备制造报税维修及再制造产业基地,跨境电商发展中心、保税物流中心。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形成以辽宁康森粮食集团、禾丰牧业、恒基昊业、昌润达淡水鱼、克达饲料、正发禽业、美味源等企业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农业集群。重点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以谷物、蔬菜、水果、花卉深加工为依托,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农业、智慧农业。
服 务 业
国际石化产业
产业现状
目前沈阳石油产品交易中心已落户沈阳近海石化物流园。该项目总投资70亿元,规划面积1500亩,采取“一个中心、多点布库”的经营思路,以沈阳市辽中区仓储库为核心,辅射全国主要沿海港口,建设标准油品仓储交割库,实现平台交易,全国交割库油品就近交割,为交易商提供便捷服务。目前,石油产品交易大厦已经落成,油品仓储罐区已投入使用。


发展目标
交易中心将打造“国家级、国际化”石化产业服务平台。商贸物流产业
按照“一线两带、点位突出,集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商贸产业为发展方向,以政府所在地为中心,沿着沈盘公路和304省道两条产业带纵深发展,建设商商贸、建材、物流三大产业,加快市场群建设,最终向西与近海新城融为一体。
1.商贸产业:
产业现状:目前,茨榆坨市场以中低端服装批发、零售和全国各地尾货处理为核心,主要针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群体,当前电商的火爆竞争对大型卖场影响较大,却对茨榆坨市场影响较小,茨榆坨市场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加时尚元素的同时,产品价格及产品定位始终保持不变,使茨榆坨市场经久不衰。
发展目标:以茨榆坨市场为基础重点,发展茨榆坨商贸产业。适时对茨榆坨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坚持产品定位,扩容空间,握高全国知名度及影响力,扩大货源地及销售区域,打造成全国的尾货集散地。
2.家居建材产业:
产业现状:厨柜、木门、板材、地板等企业有400余家,分散在茨榆坨街道、黄腊坨及其他各镇,具备形成具有影响力市场集群的基础和潜力。
发展目标:以木材市场、钢材市场和橱柜、木门、板材、地板、铁艺等产品为依托建设家居建材加工产业园、木材建材贸易园、展示交易物流园、休闲宜居生活园“四园一体”的特色小镇。主要建设包括橱柜、板材、木门、地板、铁艺、钢材、木材等家居建材仓储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食宿服务中心、停车区、绿化区、广场区及配套设施,形成集销售、运输、仓储、拆零、配送、包装为一体的区域性大型家居建材交易中心。
3.物流产业:
产业现状:拥有20余家小型物流企业,另外周边城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也在为茨榆坨商业服务。
发展目标:一是修建渤海铁路茨榆坨站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包括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生活资料物硫中心、自用型物流中心、公用型物流中心以及停车场、绿化区、冷藏、保温、危险品区、广场区及配套设施,形成集运输、仓储、拆零、配送、包装为一体的区域性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二是建材产业园区西侧,建设家居建材产业园配备货运物流中心。
现代农业
产业现状

辽中耕地面积130万亩,水域面积47万亩,林地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辽中农业资源丰富、土质肥美、物产丰裕。年产粮食64万吨、果蔬90万吨、年产淡水鱼10万吨、年饲养肉蛋鸡3500万只,肉牛40万头、生猪出栏150万头、白酒年产量10万吨。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辽中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依托辽中区现有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发挥园区距高速不足1公里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与北京对口城市大好时机,加大对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力度,结合辽中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引进粮油加工业、蔬菜加工业、畜禽肉加工业、蛋制品加工、饮料加工业、特色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建设成为集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园区。
休闲观光农业:以辽中蒲河湿地、滩地、杨士岗花溪地和一品汤泉温泉度假酒店为核心的温泉旅游服务业发展良好;以刘二堡皮家堡葡萄采摘为主,休闲观光为辅的休闲旅游产业日益向前。辽中将重点挖掘区域内农业特色文化内涵,以优质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为载体,大力引进以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观光与赛事、采摘、科普、房车营地、小木屋等相结合的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打造集休闲观光、餐饮住宿、劳动实践、趣味活动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
打造辽中特色品牌:依托辽中水稻院士工作站,提升水稻品质,聘请专业策划公司,以沈阳万谷园米业30万吨留芽米生产基地及72家稻米加工企业为基点,依托 “康森”“茨梅花”“北来香”等农业品牌,策划辽中大米品牌推广,建立线上品牌专柜,加大网络途径宣传,提高大米附加值及品牌影响力。
整合辽中白酒资源,重点培育“清王酒”“努尔哈赤”“御清泉”“厚德煮酒”酒业品牌,促进其与北京“牛栏山”“二锅头”等知名酒类品牌实行跨地区重组,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辽中白酒品牌。
按照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要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县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亿启来生态农业观光、万谷国米业、沈阳威云果品加工公司、辽宁康森粮食集团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网络农业,推进农产品交交易物流产业,打造都市农业新模式。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